趙樹勇他們這些人跟著江小龍呆在一起久了,自然非常熟悉他的所有要求。特彆是江大帥非常強調的“細節決定成敗”的這個思想的精髓。
任何時候他都要求人們在細節上下足功夫。有的時候,他的嚴格要求甚至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變態程度。
在每一場大戰來臨之前,他江小龍都要親臨一線,反複檢查各種戰前工作的準備情況。每次檢查他都會到處挑刺。這令很多下屬一看見他到來的時候,就都會有種惴惴不安的感覺,生怕被他忽然大發雷霆,臭罵一頓。
這次將墨陽雄獅旅化裝編入民夫的隊伍的行動,看似簡單,但是趙樹勇等一乾人是作了反複全麵地考慮的。他們儘其所能地進行各種偽裝。
尤其是一些扮演傷員的人,他們在裹紗布的地方塗抹鮮血一事,所采取的辦法是先在裡麵塗抹適量的鮮血,然後再用紗布纏裹上去,這樣就會讓鮮血自然而然地透過紗布滲透出來,做出來的效果非常的逼真。
當時他們也曾商量過,說墨陽雄獅旅的人如果全部扮成民夫的話,那這個隊伍就太過龐大了,會不會有問題。吳浩雄便建議說,把部分墨陽雄獅旅的人塞到黃督撫的一萬輕騎裡麵去。
他的建議剛一提出來,便遭到了趙樹勇、多倫富德和齊元直的強烈反對。
梁萬裡初來乍到,誰都不了解他的立場。這種欺瞞靖王殿下的事情,怎麼可能讓他知曉?
那一萬輕騎更是不可靠,他們人多嘴雜,完全沒有保密的可能。不要說是他們,便是自己的嫡係部隊墨陽雄獅旅的人,也是對詳情知道的越少越好。整個偽裝的過程他們隻能對部下說,這是大帥要求必須高度保密的,以防被聯軍的密探知曉。
而聯軍的密探可能是無所不在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
在永州縣之戰中曾發現有大量青龍國人成為聯軍的內奸和密探的,這的確不在少數。即使是守城的官兵之中,甚至高級將領中都發現有叛國投敵的人——最大、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因為有高級將領的暗中投敵,從而直接導致了莫楚雲總督指揮的那場戰鬥的慘敗。
這個理由很有說服力,所以整個行動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之好。
至於他們的口音——無所謂,因為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的確是從墨南省來的。其他那些不是墨南省的家夥,隻要不開口就是了,沒誰會突然問他們什麼話的。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為了瞞過靖王,“墨陽雄獅旅”這個番號便不再使用,這支部隊被改成了“龍之旅”。
當日後靖王再次問起江小龍,何以在墨陽雄獅旅打光了的情況下,又飛快地冒出了一支“龍之旅”,並且依然強悍異常時,江小龍從容地回答道“小弟在練兵一事上,偶有了那麼一點點的心得,實在是得益於殿下的諄諄教誨,令小弟一生受用不儘。”
這種虛偽得冒泡的奉承話,靖王自是半點都不信的。不過,自此之後,他便派人多方打聽江小龍的練兵之法起來,希望也能訓練出忠於自己的一支精銳之旅。他的屬下們倒也認真地打聽到了許多的內容,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總是不儘如人意。
明明按照打聽來的江小龍的所謂練兵的方法來進行軍事訓練,效果也曾令靖王頗為自得。但是每當把靖王的和江小龍的嫡係部隊進行一番相互比較起來的時候,尤其是在上了戰場之後所看到的戰鬥力,人們就會發現,兩者之間還是會有很大的差距。
江小龍的嫡係,其強悍的破敵功夫似乎遠不是其他的什麼部隊所能比擬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靖王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當時軍情緊急,部隊是說走就走。令江小龍唯一發愁的問題就是,萬紫霞他們該怎麼辦。
此去天京救援,恐怕異常凶險。他們的人數比之前更少,敵情卻更為複雜。京城一帶,雙方都有龐大無比的軍隊相互攪在一起,他們的前麵說不定就會遇到數十倍於己的聯軍。
江小龍覺得他連自己都照顧不過來,搞不好就會全軍覆沒。怎麼可能還有精力去照顧萬紫霞他們的安全呢?
可是當江小龍找到她和楊晟魯的時候,這個問題卻迎刃而解。萬紫霞主動提出,堅決不能跟著他的部隊一起走——因為她已經在這一帶的放射性物質研究之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她說你們要小心,此次北上可能會遇到從所未見的凶險。不過我相信你江大帥一定會逢凶化吉、屢創奇跡的。
萬紫霞說她在這裡的研究真的暫時不能離開。但是一旦等到這裡的工作一結束——可能隻要幾個月的時間——她一定會在第一時間裡趕到天京去的。
而且等到了那個時候,她應該就能有治好你江小龍的病的辦法了。
江小龍聞言暗暗鬆了一口氣。他倒不是因為萬紫霞的那個在他看來有些虛無縹緲的承諾而感到輕鬆。而是因為,此去天京真的必定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凶險狀況——絕對比永安這邊的局勢更加可怕。他確實不想帶著萬紫霞一起去經曆一場“霸王彆姬”般的痛苦訣彆和冒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當江小龍終於帶著兵離開永州縣的時候,不要說靖王和梁督撫的親自相送,城中的官兵、百姓們聞訊以後,也都自發地湧上了街頭,紛紛前來夾道送行。
——永州縣一仗,雖說損失慘重,但畢竟是一場大勝仗。不僅免除了帝國西南部的嚴重威脅,同時還拯救了全城的官兵和百姓——包括遠不止永安周邊的地區。
其實所有的人的心裡全都清楚如果這一仗不勝,永州縣本身就會麵臨著屠城的結局——更不用說通往天京這一路上的百姓了。
而在永州所有的人直到最後的時刻來臨之前,全都已經處在了完全絕望的心情之中。
直到最後江小龍突出奇招,轉敗為勝——所有的一切不利局麵,都在瞬間被逆轉——戰後,身處永州縣周邊所有的人——無論是軍人還是百姓,都知道是誰拯救了這座城市——同時也拯救了這個國家。
一時間,他們全都為這個突如其來的結果而感到驚詫和振奮。
所有的人都知道,正是最後奮力反擊的這一壯舉,拯救了所有人的命運,同時也徹底拯救了整個國家西南部的戰局。
可能這個結果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比如某些有地位的人——所以,人們相信,這個戰果可能並沒有拯救江小龍這個小英雄的處境。
但是,軍民和百姓們的心裡是清楚的。沒有他江小龍,就沒有剛剛這一場仗的勝利,就不會有現在帝國西南部的安全,更不可能有全體西南地區百姓的安全。
而且,在戰後,每個人的心裡都明白,這一仗必將永留史冊。
但是,當江小龍將帶著他的部隊開拔這一消息傳出來的時候,底層的官兵們和百姓們並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他們猜想他必定是被趕走的——可是他們都會感謝江小龍,並將他奉為拯救了這一地區的神明。
有鑒於靖王殿下和梁督撫的在場,他們不能隻對江小龍一個人表示出過分的感激之情。
因為他們都知道,這麼做反倒可能會害了這位年幼的少帥——幾乎所有思維稍微正常一點的人,心裡都清楚這一點。
所以,當他們得知江小龍將要馬不停蹄地率隊離去的時候,多數的人隻能是默默地走上街頭,然後注視著他帶著部隊的漸漸遠離。送行的人們的目光之中,交織著極其複雜的情感。
他們隻是放下了手裡的活計,自發地前來,默默地送行,幾乎沒有人表達什麼感謝的言語。但是那份沉甸甸的目光之中,卻摻雜了太多的東西。
當江小龍的隊伍最終走出滿目瘡痍的永州縣北門的時候,依然破敗而且青煙嫋嫋的城樓之上,一名少女歌姬正在朝陽之下翩翩起舞。
她穿著一套華麗的戲服,身側隻有一把箜篌、一把琵琶和一支笛子在伴奏,但是音樂和歌聲卻出奇的激昂健越,給人直上雲霄之感。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生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雖隻一人在歌唱,幾把樂器在伴奏,但是歌曲和樂器的聲音高亢而激越,直入人心。軍民百姓聞之,無不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