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度閉眸而思。
若如此豈不是現在他們公孫氏便要在這二方勢力擇其一?
公孫淵環顧三人後,最後嘴角勾起一絲淺淺的笑意。
袁紹帳下謀士眾多,意見不合,常有爭權奪寵之事。
曹操雖如今比不得袁紹勢大,卻上下一心,未必沒有一爭之力。
可是無論投靠誰,皆比不過先投靠的那些人。
這就是令芝的想法麼?
可這劉玄德連徐州都丟了,如今在何方還不知道,何必投靠呢?
“不知令芝覺得這二人誰可投之?”
公孫度望向蘇菡問道。
他這個外孫女年幼之時便有匡扶天下之誌,征高句麗和烏桓皆有大功。
這幾年更是改製鹽之法,建造海船。
“菡欲投當今皇叔劉備劉玄德。”
蘇菡的目光堅定,望向公孫度回道。
“劉玄德今失徐州,杳無音訊,令芝如何投之?”公孫康皺眉道。
他其實對這個外甥女的有些莫名的信任,畢竟天下之人何其多,少有仙翁賜福者。
他們公孫家遠在遼東,如何幫扶這劉皇叔?
“汝南劉辟響應袁紹,袁紹派劉皇叔前往。前日商隊來報在汝南已有皇叔音訊,菡自可投之。”
“外祖父,舅父,文懿且看地圖。如今袁紹和曹操對峙,幽州兵少,我們當奪而占之。”
“蜃樓之船運兵馬至交州,二十日之內便可到達。以奇兵占交州,再奪荊南四郡,東可出兵江東,北可攻取荊州。”
“若得荊揚富庶之地,趁中原休養生息,再取益州,涼州。”
“三麵裹挾之勢,中原豈不可得乎?”
蘇菡曾經便與蘇茂談論過這個計策。
蘇茂當時搖著折扇,笑著搖頭問她“若是要向外祖父借兵,為何不以從龍之功說服外祖父來助劉備?”
她當然是不想將外祖父卷進爭天下的旋渦。
可是曆史上公孫氏三代占據遼東五十年,還是被司馬懿所敗。
狡兔死走狗烹。
公孫度如今在天下人心中是平定大漢東北邊境的英雄。
何況如今在遼州,更是遠震烏桓諸部,聽聞公孫氏之名,便喪膽而逃。
一如當年避白馬。
無論如何都要投靠一方,何不放手一搏,以這先從之功來保子孫榮光?
“如此我公孫氏當三代共向之。”
公孫度看了看自己的兒子和孫子,試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