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宴後,接連幾日,京都的氛圍一直很平靜。可有些底蘊的人家都知道京城裡越是平靜的日子,內裡越是暗潮洶湧。
果不其然,過了幾日,京郊五十裡加急羽檄傳來。噠噠的馬蹄聲,驚醒了京都平安喜樂的太平日子,糧價高了。
……
“這蝗災啊,前朝的時候,年年都有,算不得什麼大事兒!那蝗蟲啊,扔進灶膛裡,燜一會兒就能吃,那味道啊,香著哩~”
南城給人家縫補衣衫的柳阿嫲,是個兒女齊全、子孫滿堂的自在人。她人有七十六了,孩子們孝順,也是閒不住,沒事就愛坐院門口跟老姐兒幾個,曬太陽嘮嗑。
聊著天,嗑會兒瓜子,得閒再把縫補的活計一做~嘖,這日子,美著哩!
她在前朝,那是皇宮裡文繡院的繡娘,有一手“定新京繡”的絕活兒。後來,柳阿嫲做壞了眼睛,前朝也亡國了…好在,她在大魏朝活了下來,過上了太平的日子。從第一繡娘變成個縫補的匠人,她不怨前朝要是不亡,她得在宮裡待一輩子!老死見不到爹媽姐弟,生不了兒子,抱不了孫子!
自打蝗蟲災起,魏昊便去了京郊重災區鄭縣賑災。武安世子麥英仁陪著去的,臨了還帶走了麥五郎玄周,說是“看他整天猴兒一樣的不務正業,帶在身邊看看民間疾苦,也能長長見識。”
那天送信的鄭川,也跟著去了。鄭縣是他老家,自打他升了小旗,就成了老家地麵上的一個人物。現如今,還陪著太子殿下回鄉賑災,說是衣錦還鄉也不為過。那可是能吹一輩子牛的!
說起蝗災,其實老一輩兒的人一點都不陌生。我國古代,本就是農耕模式,土地是立國之本。在這個世界的時間線裡,前朝滅亡確實也有蝗災的推動作用——前朝百曆末年,全國三百餘縣一起發生蝗災,自南向北貫穿整個中原土地,蝗蟲過境片甲不留。
古人敬畏鬼神,很多地方畏懼蝗蟲,害怕“蝗神”反擊,竟然給蝗蟲修廟供奉。蝗蟲吃到自家地頭了,也不敢隨意打殺。結果可想而知地裡莊稼,青黃不接,百姓食不果腹。
然後?然後就給魏高祖撿了漏。
要不說是天命所歸呢。大魏朝建國至今,一直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大魏連著三個明君,將江山治理得很不錯,惠風和暢,沒什麼大災大難。
這次蝗災隻是一個中等蟲災,受難地區並不廣,但它發災點地理狀況特殊,屬於京郊範疇,距離京都建鄴隻五十餘裡。這在京城地麵上,算是比較大的一次自然災害了。
建鄴乃都城,京郊屬龍脈範圍。明光帝覺得這是上天示警,需要特彆重視,便派了親生兒子去賑災。【反正挨得近,咱也照顧得到,也不是山洪、地龍這樣的大災,總得讓孩子多曆練不是?】
魏昊帶著表舅麥英仁去賑災這段日子,麥芽兒也沒閒著。她除了每月初一、十五去東廠衛所跟馮化雨學一些醫理,平日裡就在家窩著做鹹魚。
本也以為一個小小蝗災,應是很快就滅了。豈料,這頭年蝗蟲滅了,第二年又卷土重來!次年蝗蟲大軍更凶猛,還向京都再逼近二十裡!一時間,京郊農戶怨聲載道,連帶著物價更高了些,京裡也有些人心惶惶了。
明光十三年五月,明光帝下罪己詔。同日,下派大魏儲君魏昊,前往鄭縣二次賑災;武安世子欽差隨行;上林軍一千兵馬護駕隨性。詔曰不滅蝗蟲皇儲不回!
連軍隊都安排上了,這是誓要把蝗蟲剿滅乾淨呀!
年滿六歲的麥芽兒,還跟去年一樣逢初一、十五跟師父學醫;平日裡,就到處逛,打探蝗災的消息。
實則,麥芽兒也是在尋摸一個契機。她如今已能分辨最簡單的數十味草藥了,有了技術打底,人聰明些,也不過火。她得想個法子,將腦子裡未來世界抗蝗災的點子,都自然的傳給魏昊。
麥芽兒並沒有聖母心,她穿來這個古代世界做了郡主,本就是躺贏,屬於打中了基因彩票。隻要大魏不倒,她二叔不腦抽造反,隻要乖乖地躺平做她的郡主,便可以啥事不乾,一世榮華。
麥芽兒自認是個普通人,隻是際遇不凡。她怕自己飄了,時時告誡自己“麥眠桑,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以及不忘初心的善良你沒辦法救人是一回事,你若知道救人之法,而自動屏蔽~那可是要遭雷劈的!!!”
麥眠桑深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為了大魏千秋萬代,為了她這個郡主一輩子吃穿不愁,她一定要把抗蝗災的辦法告訴魏昊!一定!!!
喜歡重生之福運嫡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之福運嫡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