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魏書》有記載明光十三年,大魏儲君魏昊二次去鄭縣賑災。
當時還是郡主的武安侯嫡女麥眠桑獻策有功,明光帝於次年除夕,晉其為福安公主。
後三年,福安公主將明光十三年及後續治蝗理論編輯成書,取名《齊蝗要術》。該書一經問世,震驚中原,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為印刷,供後世流傳。後人稱其為農學史上描述殺蝗、治蝗最完整的一部書。
書中,福安公主將古籍孤本中查閱到的知識及市井之言融會貫通,並自創提高水田,畜養生物天敵的方法,用白話文的方式詳儘記錄。無論是大儒文豪,抑或田間地頭稍識得幾個大字的村民,都讚其書語言生動易懂,樸實無華,乃是大魏曆史上老少皆宜,通俗易懂還相當全麵的一部農書。
另,有野史記載,福安公主一直不願承認書籍中超前的治蝗策略是她自己想的,隻道是另有高人。一時間,其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更受人敬仰,而福安郡主不為名利之美名,也流傳更廣。
其實,這本書真的是隻要不是傻子就能聽的懂看的懂,因為麥芽兒就是衝著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莊稼漢寫的——物儘其用,方為良材;你寫一堆深奧的文言文,那種田的看得懂?那還普及啥?至於農藥什麼的屬於化學的範疇了,麥芽兒一個現代學hr的,是真不會。
如今,已是明光十八年的春天,距離麥芽兒出書過去有一年時間了。這期間,福安公主除了收獲一堆美譽外,因著賣書腰包也鼓了起來——雖然她賣的便宜,但抵不住需求量大啊!
“公主,這一堆是各地管事送來的這月咱家各書齋的賬本,這堆是另分出來的《治蝗要術》的進項。”樂魚手裡端著文盤,高興地跑進來。那文盤上放著一疊厚厚的賬本和一個鼓囊囊的大錢袋子,瞧著頗有些份量。盤子很重,但禁不住樂魚心裡高興,走得健步如飛,氣都不帶喘兒。
張嬤嬤見狀,嗔怒地拍了樂魚一下,“你這小妮子,多大的人了,還不穩重。將來,你可是要陪著公主出閣的,人前就代表了咱們公主的體麵,這般毛毛躁躁地,豈不讓人笑話了咱家?”
“哦哦哦,對對對對!那嬤嬤我再走一遍,您看看行不行?你多看著我點,我可不能給咱們公主丟臉!”
“行!誒,這就對了,要端莊,要穩重,透著閱曆。誒,對對對,就這樣!”小丫頭聽話,張嬤嬤舒心,激動得連連拍手。
“好了好了,彆折騰這些了。”麥芽兒有些鬱悶,她這個身體今年才十歲好不好,怎麼就開始談婚論嫁了?
不是麥芽兒小題大做,隻是自打皇帝舅舅封她做了公主,還給了她禁宮令牌讓她可以隨意出入宮廷起,武安侯府門口就日日有媒人婆三三兩兩的徘徊;家裡幾個阿兄出門應酬,同僚同窗間也會有意無意地打聽幾句;更有甚者,那些高門女眷直接找到她親娘麵前,張口就問“汝女定親否?”
哦,差點忘了,還有更鬱悶的。麥芽兒的未婚夫婿,南詔小王子黎雲,自請留在大魏當質子。皇帝舅舅給他家五萬兵馬去打他那造反的叔父,後來打了勝仗,他更是賴著不走了。說是“為報大魏天恩,仰慕中原文化,甘做質子,此後大魏乃吾第二故鄉。”
他人安分,皇帝舅舅不是苛待質子之人,將他的宅子安排在西城勳貴圈裡,離麥府就隔了三戶人家。他隔三差五地來侯府玩,哄得全家上下見他就跟見著金子一樣,煩得很!
“阿眠!外麵春光正好,咱們去踏青吧!”說曹操曹操到,一身錦袍的黎雲昂首邁進內院。他一路從外院踏光而來,引得園裡的小婢女都偷偷瞧他,有些個還打翻了灑掃的水桶。
“哎呦誒,這些個沒見過世麵的,傳出去,也不怕給公主丟臉!”張嬤嬤跟麥芽兒行禮告退,就往院裡教育小丫鬟去了。
“阿眠,我能進來嗎?”黎雲行到麥芽兒寢居大門口,堪堪立住了腳,眼巴巴地望著她。
“哼,還算你知道些禮數。”麥芽兒翻個白眼,“進來吧。”
“誒誒誒!”黎雲徑直跑進來,到麥芽兒跟前坐下。他雙手捧腮,星星眼泛光,一動不動地看著她,邊看邊咧著嘴傻笑,“阿眠,你真好看!”
喜歡重生之福運嫡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之福運嫡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