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消息,高曉光稍微鬆了一口氣。
“既然如此,那等這第一批學員順利抵達基地之後,直接將他們分配到九大研究中心去。
這樣一來,他們既能夠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又可以同步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一旁的王德彪卻有些擔憂地開口道:“曉光!這麼做是不是有點兒操之過急了?
畢竟這些學員都還隻是剛剛走出校門不久的孩子,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都尚未完全掌握,就這樣直接讓他們參與到核心項目當中,會不會有點像是揠苗助長啊?”
麵對老師的質疑,高曉光連忙解釋說:“老師,其實我何嘗不想讓這些學員們先接受一套完整且係統的理論知識培訓呢?
可是您看看眼下的情況,隨著咱們5712基地的規模不斷擴大,業務範圍也日益拓展,如今就連九大研究中心都迫切需要注入大量的新鮮血液以充實隊伍力量。
如果再按照常規的培養模式按部就班地進行,恐怕很難滿足當前基地快速發展的需求呀。”
何韜、王德彪兩人對視一眼,兩人決定加快院附屬大學籌建工作。
“對了,何書記,老師,咱們基地搬遷的日期確定了嗎?”高曉光追問。
“確定了,初步定在65年開春,就整體搬遷過去。”
高曉光暗自算了下,距離搬遷不到4個月時間後,他抬頭建議道,“書記,我建議將半導體研究中心一分為二,一部分留在燕山基地。
讓留在燕山基地的研究員,完善tcp/ip網絡協議,同時,在在燕山基地研製根服務器。”
何韜聽了高曉光的建議,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這想法很有建設性,但資源分配也是個大問題。”
高曉光早有準備,立刻回應:“書記,我們可以把目前閒置在燕山基地的一些設備重新啟用,再調配部分即將更新換代的器材過去,前期足夠支撐研究開展了。”
王德彪連忙附和著點頭說道:“燕山地區可是擁有眾多高等院校,人才儲備相當豐富,可以充分利用起來,以此補充我們所需要的人力資源。”
何韜不禁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嗯,你們倆說得確實很有道理。隻不過嘛……現在關鍵問題在於,由誰來擔任這個項目的負責人比較合適呢?”
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高曉光突然開口了:“老師,書記,關於這個負責人的人選,我這兒倒是有一個非常合適的人。”
他的話音剛落,何韜和王德彪便異口同聲地問道:“哦?那快說說看究竟是誰呀?”
“這個人選便是咱們芯片研發組的組長——高曉珊同誌!”
高曉光話音剛落,現場先是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緊接著何韜與王德彪兩人相視一笑,然後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何韜更是笑著調侃起高曉光來:“哈哈哈~曉光啊,你這可是舉賢不避親啊!”
“書記,老師你們覺得高曉珊同誌,能否但此重任?”
喜歡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請大家收藏: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