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負責商用通訊衛星項目的總工鄭朝陽一臉焦急地走了進來,“兩位領導,高顧問,一年半時間彆說將高軌道衛星發射進太空……
這點時間都不夠攻克kav波段等高頻段通信技術,結合大口徑星載天線提升增益,補償路徑損耗的技術難題……”
王德彪趕忙擺擺手,“鄭工!你先彆激動,有話慢慢說。”
鄭朝陽像是沒聽到王德彪的話,徑直看向高曉光,語氣急促且充滿無奈,“高顧問!我承認您之前創造了不少的科研神話。
但……您作為科研工作者,十分清楚,一年半時間真不夠用啊!
相信您在一年半時間內也無法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高曉光沒有立刻回應,他心裡其實也認同鄭朝陽所說的困難程度。
即便自己有空間石碑這個“超級掛逼”,一年半時間要將滿足條件的商用高軌道通訊衛星送入太空,確實極為艱難。
畢竟,在與駱駝、侯賽因簽署的文件中,明確規定這顆衛星要能穩定工作20年。
想讓衛星在太空中正常運行20年,所需要的特殊材料研發,就需要好幾年時間。
當然,而衛星的所有權歸九州國,對方僅有使用權。
鄭朝陽深吸一口氣,闡述起來:“高顧問,kav波段等高頻段通信技術,那可是國際上眾多科研團隊都在奮力攻堅的前沿難題。
要實現穩定、高速的數據傳輸,信號乾擾、帶寬限製等一係列複雜問題猶如一道道天塹橫在我們麵前。
而且,要結合大口徑星載天線提升增益,補償路徑損耗,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從天線材料的研發,到精準的製造工藝,再到太空中的展開與穩定控製技術,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
他一邊說著,一邊激動地用手比劃著,“您想想,大口徑天線在地麵環境下製造和測試就已經困難重重。
更彆提要把它送上太空,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保持穩定,精準地指向地球進行通信。
光是設計和優化天線的結構,確保它在發射過程中的力學性能,以及在太空輻射、高低溫交變等極端條件下正常工作,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還有,高頻段通信技術對電子元器件的性能要求極高。
我們目前國內的一些基礎材料和製造工藝,雖然一直在進步。
但要滿足高軌道衛星長時間穩定運行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要在一年半內實現突破,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鄭朝陽微微搖頭,眼中滿是無奈,可心底卻藏著另一番算計。
高曉光沉思片刻,“鄭總工,我明白你的擔憂,這些技術難題確實棘手。
但我們不能就這樣放棄,高軌道使用權對我們意義重大,這是提升我國航天通訊能力的關鍵一步。
我們得想想辦法,有沒有可能集中優勢資源,先攻克最關鍵的部分,確保衛星能具備基本的通訊功能,後續再逐步完善?”
鄭朝陽心中暗喜,表麵上卻依舊皺著眉頭,思索了一會兒,“高顧問,理論上可以這樣。
但即便隻攻克關鍵部分,難度依然很大。
比如,我們可以優先解決ka波段通信的基本穩定性問題,通過優化現有材料和技術,嘗試提升天線增益。
但這也需要大量的試驗和模擬計算,而且還要有足夠先進的設備來支持我們的研究。”
“設備方麵,我會想辦法協調,爭取調配國內最先進的儀器供你們使用。
資金上也儘量給你們保障,需要什麼資源,你列個清單給我。”高曉光道。
鄭朝陽心中竊喜,臉上卻不動聲色,“那行,高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