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的技術科長生涯,蘇寧並沒有放棄繼續學習,因為空間世界龐大的知識體量和豐富的物資,讓蘇寧的林業知識越來越豐富,其實水平根本不次於這個時代的頂級林業專家。
落葉鬆樹苗被種活以後,所麵臨的主要問題變成了除蟲,因為蘇寧采用的“全光育苗”太過於牛逼,蟲害變得非常少見,蘇寧帶著覃雪梅幾人都能輕鬆的解決。
“張曼玲,你就留下來給我們做飯。”蘇寧看著趙天山的妻子安排說道,“我們三個每人背一個藥筒去打藥。”
“好!”
“糧食都在我們家的廚房裡,你一進去就看到了。”
“嗯,我知道了。”
看著蘇寧和覃雪梅,趙天山三人離開了之後,張曼玲來到了蘇寧和覃雪梅的家,看到廚房裡的米麵糧油和肉蛋果蔬,張曼玲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
她一直聽趙天山說蘇寧很有本事,在彆人眼裡珍貴的肉罐頭和水果罐頭,蘇寧和覃雪梅從來都不會吃的,經常食用的都是新鮮肉類時蔬。
以前隻是聽趙天山口述,而且在塞罕壩林場蘇寧和覃雪梅都是吃食堂,一般很少回到李家村這邊,所以張曼玲心裡一直沒有什麼概念,直到今天親眼見到了這些食物,張曼玲才感受到衝擊感。
林場除蟲還是非常麻煩的事情,蘇寧和覃雪梅三人各自負責一塊區域,蘇寧也無法再進行偷懶,隻能像個老農一樣的忍受風霜日曬。
幸好回到家就有張曼玲做的熱乎飯,分工明確的四人也沒有感覺太辛苦,而且蘇寧四人隻是負責自己種植的區域,塞罕壩林場種植的區域,他們卻是不需要負責過問。
四人一邊吃著晚飯,一邊聊著接下來的事情安排,蘇寧看了看大著肚子的張曼玲,然後對趙天山說道,“趙天山,等到接近預產期的時候,最好直接送張曼玲去承德醫院,或者現在就把張曼玲送回承德老家。”
“啊?不需要吧?”
“女人生孩子還是很危險的,就像是在鬼門關轉了一圈,還是待在大城市和大醫院安心一些。”
“這......”
“趙天山,今年的除蟲任務算是告一段落,你接下來專心去承德照顧張曼玲就行。”
蘇寧知道張曼玲就是承德那邊的戶口,她父母一直都是在承德生活,這樣讓他們回到承德大醫院,所有人都會感覺安心許多,如果像原劇中李鐵牛的妻子那樣硬拚,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聽到蘇寧安排的有道理,趙天山和張曼玲也就接受了下來,塞罕壩這邊的條件太差,很難保證所謂的基本醫療條件。
趙天山和張曼玲離開的時候,蘇寧給趙天山拿了二百塊錢,這次的承德之行應該夠用了。
“雪梅,以後你生孩子的時候,我們也去承德或者京城。”
“嗬嗬,現在我都沒懷孕,你想的倒是很遠。”
“哈哈,那我們還不趕緊回家繼續努力。”
“哼!流氓!”
生活就是如此的平淡而幸福,可是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插曲,香港的腦殘唐琦還是給蘇寧寄了一封信,本來是寄到圍場林業局的,最後還是被送到了塞罕壩林場。
看著上麵海外信件的特殊郵戳,趙天山和曲和都是臉色相當的複雜,曲和咬了咬牙看向趙天山說道,“老於,打開檢查一下吧!”
“曲和,私拆彆人信件是違法和不道德的。”
“老於,萬一有什麼惡劣情節怎麼辦?”
“哎!我已經給李家村望火樓打電話了,很快馮程就會趕過來。”
“呃?好吧!看看馮程怎麼解釋這件事情。”
這次蘇寧是帶著覃雪梅一起過來的,一來到塞罕壩林場場部,兩人就直奔於正來的辦公室,然後看到副場長曲和也在這裡。
蘇寧直接坐在了於正來的對麵,然後摘下自己的手套問道,“於場長,這麼著急忙慌把我們兩口子喊來,是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嗎?”
“馮程,你先看看這等信。”於正來直接把信件遞給了蘇寧。
蘇寧好奇的接過信件,看了看信上的香港郵戳,已經確信了心中的猜測,然後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香港來的?”蘇寧一臉疑惑的表情,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麵直接打開了。
打開信件之後就是靠近妻子覃雪梅看了起來,看到上麵簡短的報平安,蘇寧和覃雪梅都是詫異的對視一眼,“唐琦竟然沒死?”
“什麼?”於正來和曲和都是知道唐琦的事情的,所以他們兩個也是相當的震驚。
蘇寧直接把信件遞給了於正來和曲和,然後就看到兩人頭碰頭臉貼臉的看了起來,很快曲和和於正來都是臉色複雜的看向蘇寧。
“馮程,你知道唐琦還活著?”曲和直截了當的問道。
“我和你們一樣,也是剛剛知道。”
“馮程,你準備怎麼處理這件事情?”於正來臉色複雜的看向蘇寧。
“什麼怎麼處理?我和那個女人還有關係嗎?”
“呃?”
蘇寧突然看向不停檢查信件的曲和,然後滿臉笑容的問道,“曲場長,檢查的怎麼樣?”
“啊?檢查好了!沒有任何異常?”
“嗬嗬,我聽說很多特工喜歡在信件上使用密寫藥水,要不曲場長再次認真檢查一下吧。”
“嗬嗬,不可能的!我都已經檢查過了。”
“嗯,那就好!”蘇寧拿起桌子上的信件和信封,直接在於正來和曲和的驚訝注視下,拿出一個打火機點著了,直到信件化成了灰燼,蘇寧拿出桌子上的茶水潑了上去,這才再次開口說話,“於場長,曲場長,我和唐琦的事情就此了解,以後絕對不會再有任何關係。”
“呃?”
蘇寧乾脆利落的解決方式,讓於正來和曲和震驚之餘,也是很佩服蘇寧的解決方式,感覺這樣反而是最完美的。
“馮程,你說的很對,你和唐琦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
“謝謝兩位場長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