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竟然還一副焦急涕零的模樣。
好似李承乾此刻再說要脫下龍袍,要延遲登基是什麼萬惡不赦的大罪一般。
長孫皇後也似笑非笑的看著這個長子。
“而今你父皇答應,太上皇答應,百官沒有問題,母後這裡也支持你登基,太子你還要再繼續冒著天下之大不韙,繼續當你的太子嗎?”
李泰拉扯了一下李承乾的衣角:“皇兄,你真的該登基了,拖不得了啊!”
同為嫡出的李治也是小聲勸說。
“皇兄,父皇如今一門心思準備西征,他是真的已經放心將大唐交給你了啊,你就登基吧,大,大不了......你想要外出遊玩的時候,我也可以幫你再批閱一些文書頂一頂。”
燕王李惲也是見縫插針:“皇兄,從河北道去河南道的鐵路就快竣工了,臣弟到時候再加大一下去鎮北道和隴右道的鐵路進程,到時候皇兄你想要外出遊玩也方便。”
“你就當這個皇帝吧!”
“是啊,皇兄,你就當這個皇帝吧。”
“你不急,臣弟們都替你著急啊,百姓也肯定比我們更急!”
“就是就是.......”
聽著這些弟弟們七嘴八舌的催促和勸說,殿內趕來的房玄齡等人也是不斷勸說。
李承乾煩不勝煩,但也知道今天這一刀是躲不過去了。
“好啦!”
他大喝一聲,好似做了什麼違背祖宗的決定一般。
咬了咬牙,艱難開口:“孤可以登基,但至少,也要放在貞觀九年!今年先緊著楚王大婚辦完再說!”
幾個弟弟還有些不滿,楚王李佑也想說自己的婚事可以拖到後麵,可以先緊著皇兄登基大典。
卻是被長孫皇後一個眼神製止。
她知道,自己這個長子這是鐵了心了,必定不會再妥協了,不過,貞觀九年就貞觀九年吧。
不過也就剩個半年左右了。
房玄齡乾咳一聲,對著李承乾拱手作揖:“臣遵旨!其實殿下即便不說,臣等也會將登基大典放在明年,畢竟殿下既然登基,很多事情便需要提早做出安排。”
刑部尚書李道宗點點頭:“沒錯,殿下登基便需要大赦天下,但如今我大唐推行新政,律法改革更是其中一大重項,大赦天下重刑犯不赦,但還要一些可輕可重的囚徒等待處理,轉圜半年臣也可帶領刑部官員,將這些積壓的案卷全部處理完。”
戶部尚書封德彝拱手。
“臣會在明年殿下登基前,協調好漠北道遷戶定居之事。”
吏部尚書王銘心情也是不錯:“臣會帶領吏部協調好各地吏員空缺,並爭取在半年內進行一次各地主官的政績考核,剔除其中一部分不達標的官吏。”
禮部尚書唐儉也是笑嗬嗬的,好似打贏了勝仗一般。
“臣會通知我大唐各藩屬國,令其王或派遣使者來參加殿下明年登基大典。”
李承乾沒得掙紮了,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
至此,明明開始是要催促幾個弟弟儘早成婚,沒曾想到最後火竟然燒到了自己頭上。
讓他莫名其妙成了一個穿著龍袍的太子。
翌日早朝。
李承乾坐在龍椅之上,站在身旁的太監王德時不時用餘光瞥一眼身邊這位殿下,這身龍袍穿在殿下身上可真合適,內務府的那些繡娘和織工該領一筆賞賜。
隨著朝會開始的禮儀結束,還未等百官出列開口。
站在親王一列的梁王李愔,便手持一卷好似寫滿了文字的布帛出列。
“臣弟梁王有奏!”
“新羅百姓感念我大唐聖德,感激我大唐為其戍平戰亂,更賜下高產良種,輔以文字教化,今臣弟於新羅留守大臣奉上新羅萬民請願書一封。”
“懇請大唐仁德,賜新羅萬民唐民之身!”
“納新羅為我大唐一道!共修天祚,永標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