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率領燕國、秦國、趙國、魏國、韓國五國攻打齊國,大破臨淄城,占領齊國大大小小70餘座城,齊湣王在逃亡路上被楚將淖齒所殺。而他的兒子田法章改名換姓在莒城太史敫家做傭人。太史敫的女兒認為他狀貌奇偉,絕非平常之人,因而很喜歡他,對他很好,經常偷來衣食給他。後來田法章就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告訴了她,後便與他私通。莒城百姓與齊國逃亡大臣想擁立田法章為君。田法章害怕他們誅殺自己,很久才敢承認自己就是齊湣王的兒子。於是莒人立他為君,是為齊襄王。齊襄王繼位後,立太史敫之女為王後,史稱君王後。
而齊將田單挑撥離間,燕國君臣關係,逼得樂毅遠走趙國,最後以火牛陣攻破燕軍,這才到莒城迎接齊襄王回都城臨淄,並且田單將齊國之前失去的土地全部收複。齊襄王於是封田單為安平君,
齊襄王繼位之後,一直都特彆膽小,加上齊國國力大大受損。可謂一蹶不振,齊襄王繼位10年後,趙國連續攻打齊國。使齊國接連丟失昌城、高唐,平邑,更讓人可氣的是,領軍的將領竟然是藺相如,一個文臣。不僅能夠治理國家,還能攻城掠地,咋這麼逆天呢,秦國看著趙國,有事沒事就過來刷一波經驗,秦國也看不下去了,於是派人過來攻打齊國的剛邑和壽邑二城,
齊襄王十九年,齊襄王去世,其子田建繼位,史稱齊王建,
齊王建他的生母就是太史敫之女,齊襄王的王後,齊王建繼位後,由其母君王後攝政。齊王建六年,秦國派兵攻打趙國,齊國與楚國援救趙國。秦國國君秦昭襄王計議說“齊、楚援救趙國,他們能緊密協作我們就退兵,不然我們就攻打他們。”趙國沒有糧食,向齊國借糧,齊王建不同意借糧給它。齊國謀臣周子說“不如答應借糧以使秦國退兵,不借糧秦軍就不會退,這樣秦國的計謀就能實現而齊、楚的計謀就失敗。而且趙國對於齊國、楚國來說,猶如屏障,就像嘴唇對於牙齒一樣,嘴唇沒有牙齒就寒冷。今日趙國滅亡,明日禍患就輪到齊國和楚國。再說救趙的事情,就像捧著漏水的缸去救燒焦的鍋一樣急切。救援趙國,是高揚道義,打退秦軍,是顯明聲威。以道義解救將亡的國家,以聲威打退強大的秦軍,不致力於此種大事而斤斤計較糧食,這樣為國家作打算可就錯了。”齊王建不聽從。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軍四十多萬,繼而包圍趙國都城邯鄲
齊王建十六年,君王後病危快死時,告誡兒子齊王建說,群臣中某人可以任用。齊王建沒有聽清,請求把他們的名字寫下來。君王後同意,於是齊王建取筆和木簡要她寫下遺言。君王後卻說她已忘記。就這樣齊王建的母親君王後去世。
然後又過了12年齊王建要前往秦國朝見秦王政,齊都臨淄西門的司馬官橫戟擋在齊王建的馬前,說“請問,我們是為國家立王呢?還是為大王您而立王呢?”齊王建說“是為國家。”司馬說“既然是為國家立王,那您為何要拋棄國家而去秦國呢?”齊王建便調頭回宮。即墨大夫因臨淄西門的司馬官勸諫齊王建,齊王建聽從他的勸諫,以為可以與齊王建共謀,於是進宮拜見齊王建,說“齊國土地方圓有數千裡,大軍數十萬。趙、魏、韓三國的大夫們都不願替秦國謀利,而在東阿、鄄城兩地之間聚集數百人。大王如果與趙、魏、韓三國聯合,就有十萬之眾,能收複三國被秦國占領的失地,還可以攻進秦國東邊的臨晉關;楚國大夫也不願意替秦國謀利,在我國南部的城南之下聚集數百人,大王如果和楚國聯合,又有十萬大軍去收複楚國被秦國占領的失地,還可以攻進秦國南邊的武關。這樣,齊國強大的威勢就可以建立,還可以滅掉秦國。您舍棄稱王於南方的機會,卻甘願向西方聽命於秦,我認為大王這樣做實在不足稱道。”齊王建沒有聽從,最終齊王建到秦國朝見秦王政,秦王政在鹹陽設酒招待齊王建。
齊王建自母親君王後死後,便任命舅舅後勝擔任相國。後勝接受秦國間諜大量的黃金、玉器,派遣許多賓客到秦國,秦國給予這些賓客許多金玉,賓客回來都反而替秦國充當間諜,說一些符合秦國利益的變詐之辭。後勝勸說齊王建放棄合縱朝奉秦國,不修治攻擊作戰的軍備,不幫助五國攻打秦國,秦國因而得以消滅韓、趙、魏、楚、燕五國。
齊王建四十四年,當時秦國已經消滅五國,齊王建與後勝發兵守衛齊國西部邊界,不和秦國通往來。秦王政派將領王賁率軍從燕國南麵攻打齊國,秦軍攻進齊國都城臨淄,齊國百姓都不敢進行反抗搏鬥。秦王政派賓客陳馳誘騙齊王建,隻要投降秦國,秦國便賜給他五百裡的封地。此時,後勝也勸說齊王建不要抵抗,帶著軍隊投降秦國。齊王建聽從他們的計策,於是投降秦國,齊國滅亡。秦王政把齊王建安置在邊遠的共地,居處在荒僻的鬆樹、柏樹之間,不給供給齊王建食物,齊王建最終活活餓死。
齊國滅亡後,齊國百姓怨恨齊王建不早點與諸侯合縱攻秦,聽信奸臣賓客之言,致使國家滅亡,因而編出歌謠說“是鬆樹?還是柏樹?使齊王建遷往共地,還不是賓客招來的禍?”這是痛恨齊王建不詳察賓客的真正麵目,雖然百姓是這麼說,不過齊王建繼位後,由其母君王後攝政。君王後賢德,與秦國交往十分謹慎,和諸侯交往講求誠信。齊國處在遠離秦國的東海邊上,秦國日夜攻打韓、趙、魏、燕、楚五國,五國在秦國的進攻中忙於自救,因此齊王建繼位四十多年未經受戰爭。在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三日一小戰,5日一大戰。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的大戰,滅國之戰。四十年未受戰火波及。君王是想讓百姓休養生息啊,百姓隻恨,君王過於軟弱,讓其滅國。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國家,
喜歡不切實際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不切實際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