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二十一年,秦武王派司馬錯從巴蜀水路攻打楚國的黔中一帶,未能完全攻克。約同年,西周武公的共太子去世,楚王在昭翦的建議下扶持公子咎登上西周太子之位。早在楚懷王十七年,楚國與秦、魏、韓對峙時,越國曾援助魏國戰船、箭矢等武器。因此,楚王加緊了滅越的準備,以消除後顧之憂,並將領土擴展到江東一帶。
楚懷王十九年至二十三年,楚王派召滑在越國活動,製造越國內亂,越國大亂,楚國趁此機會進攻越國,將其滅亡,並在江東設郡。至此,楚國疆域空前遼闊,南至厲門塞,東至句章。楚懷王二十一年起,楚國在外交上轉變為中立方。這一時期,楚國常常采用“假縱脅秦”的策略,試圖通過作勢援助、結交其他合縱國,來逼迫秦國割地賂楚國,一旦得地,楚國就會保持中立,乃至背叛合縱、與秦國連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宜陽之戰和皮氏之戰。
楚懷王二十一年秋,秦國攻打韓國的宜陽。一開始,楚王曾想要救援韓國,因陳軫反對而作罷。同時,秦武王向楚國空口許諾,稱如果楚國願意保持中立,秦國就會歸還漢中,楚王應允。等到次年秦韓戰事膠著時,楚國又背秦助韓。楚將景翠發兵乾涉,作勢要援助韓國;此外,楚國還揚言要攻打給秦國借道的東周。但在東周君遊說下,景翠沒有實際參戰,而是等到宜陽陷落後再進兵迫近秦韓兩軍。秦國害怕楚軍會攻打疲敝的秦軍,便將煮棗獻給楚國。戰後,楚王又向秦國索要前一年許諾的漢中,秦王不同意。楚懷王二十二年,秦武王崩,秦昭襄王即位。同年,楚王第二次攻打韓國的雍氏。昭應率楚軍持續圍攻五月後,雍氏糧草殆儘。韓國向秦國求援,雖然此時秦宣太後因出身楚國而不願救韓,但甘茂還是說服秦王救援韓國。於是楚國退兵。
同年,秦、楚聯合攻打魏的皮氏。楚國背秦助魏,欲借機要挾秦國割地於楚;同時,魏太子魏遫來楚為質。麵對這種情形,秦將樗裡疾怒而與魏國講和,並誘騙楚王放歸魏太子,然後和魏國一起反攻楚國。由於魏太子從中調停,最後三國偃兵而散。楚懷王二十三年,楚王得知身為宣太後外族的向壽很得秦王寵用,就重賂向壽。向壽將杜陽地贈給了楚國小令尹作為回報。同年,韓國想要請求秦國歸還自己武遂,怕觸怒楚國,就派唐客說服楚王支持這件事。於是楚王派使者赴秦,替韓國索要武遂,甘茂就許諾把武遂歸還給韓國。這時甘茂與向壽爭權,蘇代為韓出使秦國,建議向壽不要再倚仗楚國,而應通過遊說楚國把潁川歸還給韓國的方式,與韓國交好,來與甘茂相爭。向壽同意了,但楚王沒有答應這件事。之後甘茂便把武遂交割給了韓國,向壽則攻訐甘茂迫使其出走。同年,秦歸韓武遂後,齊王因不願看到秦楚聯合,寫信勸楚王加入合縱。楚王采納昭雎的建議,一邊交好齊、韓,一邊厚待秦國重臣樗裡疾,再挾齊韓之勢來迫使秦國割地賂楚。僅僅一年後,楚國就背齊合秦,得到了秦國歸還的土地。楚王的這一策略,在短期內一度取地於秦,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卻使楚國失信於諸侯,為垂沙之戰埋下了隱患。
早在楚懷王二十二年,因出身楚國的秦宣太後主政,秦楚關係已便有所回溫。楚懷王二十三年,楚國厚待向壽和樗裡疾,兩國關係便進一步好轉。
楚懷王二十四年,秦昭襄王厚賂楚國,秦楚聯姻,成為盟國。這一年,楚、秦一起攻打韓國,圍綸氏。而向壽也在楚懷王的推薦下登上秦國相國之位。大致在同年或次年,屈原因反對秦楚結盟被放逐漢北。
楚懷王二十五年,楚王與秦王在黃棘舉行會盟,是為黃棘之會。同年,秦國把上庸歸還給楚國。楚懷王二十六年,齊、魏、韓以楚國背叛合縱盟約為由,攻打楚國。楚國用太子熊橫為質,換取秦國的援軍。雙方休戰。同年或次年,楚國以新城為主郡,來防備秦國從宜陽的進攻,與秦國的關係出現裂痕。
楚懷王二十七年,楚太子在秦鬥毆,殺死了秦國的一位大夫,逃回楚國,使得秦楚關係進一步惡化。這一年,秦國與韓、魏會盟,向魏國歸還前一年攻取的蒲阪。列國形勢發生了變化。
楚懷王二十八年,楚國與齊、韓、魏、秦四國之間爆發垂沙之戰。
關於垂沙之戰的發端,有兩種說法。一說為,齊韓魏謀劃攻楚,孟嘗君田文擔心秦國還會像前年一樣救援楚國;為了離間秦楚關係,田文便欺騙楚王說齊國欲與楚國合縱伐秦,楚王答應。然而這時,齊魏韓卻出爾反爾,一起攻打楚國;而秦國因知悉楚國先前想要伐秦,也不救楚國。因此楚國大敗,在本次戰役中,齊、韓、魏、秦四國伐楚,進攻楚國的方城。楚將唐眜率楚軍主力在泚水與齊魏韓聯軍對峙六月之久,最終在垂沙進行決戰,三國聯軍大破楚軍,攻占了楚國宛、葉之北的土地,唐蔑陣亡此外,楚臣昭雎在重丘抵禦秦軍,一度取勝,守住了重丘。同年,秦國攻打楚國的新城。次年,即楚懷王二十九年,新城淪陷,秦軍斬首二萬,殺楚將景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此後,楚王恐懼,欲割讓給齊國六座城池,以太子為質,來向齊國求和。但昭雎認為,可以同時與秦國和談,齊國害怕楚、秦修好,就不會向楚國索要土地。楚王聽從了他的建議,一邊派景翠、昭應送太子入齊為質,與齊國達成了休戰協議;另一邊派景鯉、蘇厲入秦和談,用近萬把弓弩、四十萬箭矢、及重刃等地贖回了秦國此年侵占的新城。在垂沙之戰後,楚國又發生了內亂,史稱“莊蹻暴郢”事件。此事使得楚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局麵,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垂沙之戰以後。此外,學界對此莊蹻與二十年後“莊蹻入滇”中的楚將莊蹻是否為同一人也有爭議。不論何種說法,“莊蹻暴郢”事件發生在楚懷王晚年,是無疑的。莊蹻暴郢事件的影響是深遠的。
早先,秦、楚支持的韓公子幾瑟與公子伯嬰、公子咎爭奪太子之位,又與齊、魏支持的大臣公叔爭權。楚國大臣鄭強出使韓國時,為幫助幾瑟奪權,矯詔許諾待幾瑟成功後楚國會把新城、陽翟割讓給韓國。楚王得知後大怒,想治罪鄭強,鄭強卻辯解說不管事成與否楚國都可以反悔,楚王竟便不治罪鄭強。後伯嬰被立為太子。
楚懷王二十八年,垂沙之戰前夕,韓與齊、魏合縱欲攻楚,公叔便趁機納齊軍入新鄭,用以固其位、並迫使幾瑟出走至楚。同年,景鯉出使韓國時,曾設法阻止伯嬰去秦國為質。楚懷王二十九年,新城被秦國攻占後,楚國與齊國議和。期間,齊王應韓國請求,要求楚國驅逐幾瑟,楚王不聽。後楚國又與秦國議和,贖回新城。同年,韓太子伯嬰去世後,楚王又聽從韓國大臣公仲建議,決定聯合秦國乾涉,送幾瑟回國與公子咎爭奪太子之位。楚王讓幾瑟住在陽翟,並發兵十餘萬第三次攻打韓國的雍氏,想要以此送他回國當太子。同時,楚王派鄭強使秦謀求秦國的支持,但秦國受韓國遊說不再乾涉此事。最後,楚軍敗退,無功而返。公子咎被立為太子,後為韓厘王。
楚懷王三十年,秦國攻打楚國,取八城,及前一年歸還楚國的新城。同年,秦軍又攻取了新市。其後,秦王寫信約懷王在武關會盟,信中承諾兩國結盟後秦國會歸還楚國失地,對懷王威逼利誘。
楚懷王見信後,心生畏懼,擔心赴約將受騙,不赴約又會激怒秦國。此時屈原已被召回,與昭睢皆稱“秦是虎狼之國、不可信”,勸懷王不要去。但懷王的小兒子子蘭以不應破壞和秦國的邦交為由,勸懷王赴約。懷王最終還是前往武關。結果秦國在後麵伏兵埋伏,關閉了武關的大門,斷絕了懷王回國的道路,將懷王劫持到了鹹陽,要求楚王用附屬國的禮儀朝見秦王。懷王大怒,後悔沒有聽昭雎的話。此後,秦王逼迫懷王割讓巫郡和黔中郡,被懷王嚴詞拒絕。於是秦國扣押了懷王。遊騰勸秦王釋放懷王,秦王不聽。懷王被扣留期間,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卻答應向齊國割讓下東國五百裡地,從而得以回國繼承王位,是為楚頃襄王。回國後,頃襄王不願兌現承諾,於是齊國攻打楚國。隨後,一說頃襄王派大臣到秦國去求援,擊退了齊軍;另一說為秦國擔心齊國壯大,所以主動救楚。
楚頃襄王元年,因秦國未能從懷王手中索要到土地,秦王發怒,攻打楚國,斬首五萬,取析地十五城而去。同年,孟嘗君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秦,期間施壓秦國釋放楚懷王,但秦王還是不同意。楚頃襄王二年,楚懷王逃走,秦國發覺後便關閉了通往楚國的道路。懷王逃到趙國,趙國不讓他入境。懷王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國追兵捉住。懷王隻好再次回到了秦國。
楚頃襄王三年,楚懷王在鹹陽病逝。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楚懷王在位時,喜歡與諸位才俊在洞庭湖中的湘山,吟詩作賦。他曾稱讚洞庭瀟湘之樂十分動聽,就連《鹹池》《九韶》也不能與之相比。每逢四仲的節氣,懷王就到這裡繞山遊玩,舉行宴會,眾人各選四仲的節氣編寫樂章。夾鐘時節,就在山南宴會,創作關於輕風流水的詩歌;蕤賓時節,就譜寫形容皓露秋霜的曲目。
當初為了能夠討好楚國魏王送給楚懷王一位美人,楚王很喜愛,但楚懷王的王後。鄭袖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她看著楚懷王是無時無刻寵幸著新來的魏國美人,心裡彆提多酸了,但是鄭袖表麵上善待魏美人,背地裡卻對魏美人說“大王不喜歡你的鼻子,你以後見到大王不妨遮掩一下。”魏美人照做後,然後每一次在楚懷王麵前都用衣袖遮著口鼻,楚懷王就很不解。於是他就去問王後鄭袖這是為何。鄭袖就對楚王說“魏美人嫌棄您有狐臭,所以才每次見您都捂著鼻子。”楚王大怒,將魏美人處以劓刑。
喜歡不切實際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不切實際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