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再強行讓他們背書看書,勢必會加重他們對書本的厭惡。
不如抽出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讓他們睡一會兒,這樣還能保證下午的精力充沛。
“咱們這個社會一提到學習,恨不得就是頭懸梁錐刺骨,但凡有一點時間浪費了,就要捶胸頓足,好像失去了一切。”
“難道大家不覺得這樣的做法會加重孩子們對失敗的恐懼感嗎?”
“甚至還有羞恥感,羞恥自己在休息,羞恥自己沒有吃苦。”
“這些都是病態的。”
休息沒有錯,不吃苦也沒有錯。
是哪個條文條例規定隻有吃苦才能成功,隻有吃苦才能證明你有付出。
歐燦的話讓夏記者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她聽過最多的話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好像從有記憶開始,學習就要到11點,12點早上6點起來繼續溫書背書。
媽媽說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你不這樣做,就沒有和他們競爭的實力。
每次想睡覺想休息的時候,就會有無形的壓力攻擊著自己。
好像有一個聲音在說,你有什麼資格休息,你有什麼臉躺下,你的書背過了嗎?你的課程複習了嗎?你的好成績到手了嗎?
以至於現在睡覺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但凡多睡一會兒就會做噩夢。
可隻有她知道他現在的身體如同枯草一般。
能靠一股氣兒強撐著,但凡泄了氣兒,估計就起不來了。
第一次有人跟她說,想休息就休息,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休息不需要恥辱。
不隻是夏季記者,包括所有觀看直播的人。
他們都被歐燦園長的話溫暖到了。
——【我感覺他說的挺對的,就算不睡覺又能怎麼樣?最後依然有很多人考得比你好。】
——【我從小到大睡覺不超過5個小時,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也在背書背單詞。而現在,我在一個事業單位裡做臨時工。】
——【我也差不多,所有人都在內卷,你不卷好像就顯得很怪異。結果你也內卷了,最後還卷不過人家,除了一具破敗的身體,什麼也得不到。】
“他的說法我還是比較讚同的。”
李梅老師好似找到了知己一般。
她是一名專門研究兒童心理的專家,通過這幾年的調研,發現抑鬱症越來越年輕化,甚至幼齡化。
三四歲五六歲的小孩,說話老氣橫秋。
對生活還沒有任何的希望。
甚至有些小孩子整天把死掛在嘴邊。
想開導這群孩子,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她也遇到過打瞌睡撐不住,猛扇自己嘴巴子的小孩。
“到底是因為他說的話你支持,還是因為他的長相你支持?”
劉帥沒想到一直沒有說話的李梅,現在居然公開支持歐燦。
歐燦的話乍聽起來好像沒什麼毛病,細細研究很有很大的問題。
“在我看來,在學生時期過度休息就是要有恥辱感。”
人都是懶惰的。
你不嚴格要求他們,怎麼能讓他們腦袋裡的那根弦兒繃起來。
小孩子都很容易蹬鼻子上臉的,你對他們越放鬆,他們越緊緊相逼,想要的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