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的當天下午,郭可陽立刻在文華殿命人召來魏忠賢及司禮監掌印王體乾。他現在急於搞清楚一件事,那便是現在大明朝到底還有多少家底。
外朝的事情先不管,郭可陽估摸著戶部不向自己要錢就謝天謝地了。還是先看看天啟給自己留了多少私房錢吧,也就是皇帝的內帑。
看著謹小慎微地站在自己麵前的魏忠賢和王體乾,郭可陽不冷不熱的說道“朕召兩位過來有一件事。現在先帝新喪,先帝的陵寢要修,九邊的軍費要出,這裡裡外外都要花錢。”
“朕剛登基,民間都說‘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朕想問二位,現在內帑裡到底還有多少銀子,以後花錢的時候,朕好心裡有個底。”
魏忠賢和王體乾二人對視一眼,魏忠賢沒有說話,王體乾咬咬牙上前道“回陛下,內帑詳細賬目在內承運庫掌印太監處。其隻向陛下一人呈報,戶部也偶爾派遣官員巡視和登記內庫收支。因此內帑中具體數目奴婢等並不知曉。”
“立刻讓內承運庫掌印太監攜帶賬目,到文華殿來見朕。”郭可陽對王承恩說道。
半個時辰後,內承運庫掌印太監抱著賬目來到文華殿“奴婢內承運庫掌印劉坤,拜見陛下。”
“將賬目呈上來。”郭可陽接過呈上來的賬目翻了翻,內容繁雜,記錄的密密麻麻,根本不是一時半會能看明白的。索性直接問道“劉坤,現在內承運庫裡還存有多少銀子可供開支?”
“回陛下,現在內承運庫裡尚餘金花銀八十萬兩,黃金五萬兩,其餘尚有緞匹、寶玉、齒角、羽毛若乾均在賬冊上。”
聽完郭可陽心裡咯噔一聲,自己明知道極有可能但是又最不想聽到的事情還是呈現在了眼前,天啟果然給自己留了個窮家爛攤子。明末黃金白銀兌換比大概穩定在一比十,也就是說現在皇帝的內庫裡除了那堆亂七八糟的緞匹、寶玉、齒角、羽毛外,能拿出來用急的銀子隻有一百三十萬兩。
據郭可陽了解,就當下遼東方向為了應對後金,每年的軍費開支至少要三百萬兩,這還是在沒有大的戰事情況下。一旦皇太極大舉入侵,自己的這點家底就要瞬間清空。
其實不用皇太極來,馬上也要清空了。因為天啟駕崩突然,且駕崩的時候非常年輕,所以他在位期間彆說給自己修陵寢了,到現在連墓地都沒來得及選呢。
郭可陽前世看過新中國成立後發掘萬曆定陵的紀錄片。記得上麵說萬曆修定陵花了八百萬兩白銀,相當於明朝兩年的田賦收入。現在自己要給天啟修陵,就是再省,一百萬兩總要花吧,就這估計還要在文官裡落個苛待先帝的罵名。
想到這,郭可陽就一肚子氣,就自己的脾氣和行事風格估計將來肯定要被這幫文官罵了。這群文官的臭嘴也就怕滿清的刀子。
“你方才說的那些緞匹、寶玉、齒角、羽毛,如果全部發賣掉大概能值多少錢?你給朕估個大概的價錢。”郭可陽還不死心,對著劉坤追問道。
劉坤想了一下“回陛下,大概值個七八萬兩銀子。”
好了,這下郭可陽徹底死心了,無語,而後大殿裡便是長時間的安靜。
“哎。”郭可陽長歎一口氣,“咱大明朝廷下有兩京一十三省,子民億萬,這皇帝的內帑怎滴就虛成了這副模樣?隻怕那江南算不上頂級的豪商都要比朕有錢吧。魏忠賢、王體乾,你二位司禮監的大佬,給朕解釋解釋。”
魏忠賢、王體乾連忙跪倒,口稱“奴婢不敢”。
魏忠賢辯解道“稟皇爺,先帝在位時,給光宗泰昌皇帝(朱由校和朱由檢的老爸)修慶陵耗帑銀150萬兩,天啟五年到天啟七年修三大殿花了近600萬兩,自遼事以來每年遼東軍費增加朝廷開支300餘萬兩。是以朝廷這兩年有些艱難。”
王體乾也接話道“除魏公公所說的這些大頭外,光宗泰昌皇帝即位時給九邊、遼東發了近101novel.com0萬兩內帑充作軍費,之後又發了100萬兩修皇極殿,先帝即位後,也從內帑發了180萬兩白銀恩賞九邊。是以,是以如今內帑空虛。”
“是以光宗和先帝登基時都發了內帑恩賞九邊,到了朕就不發了嗎?朕不給九邊士卒發軍餉,倘若鬨出兵變,朕就隻能自去煤山上吊算了?”郭可陽厲聲吼道。
此時臉色已被氣的成了豬肝色。一下子沒忍住,連“煤山上吊”都從嘴裡蹦了出來,好在魏王兩人不知道這個後世的典故。
感情你倆擱著說了半天,內帑裡的錢都是被朕死去的便宜老爹和便宜哥哥霍霍光了,自己就活該沒錢,反正諒你也不敢罵自己皇帝老爹和皇帝老哥不是。
怒歸怒,可是麵對既成事實,郭可陽也隻得捏著鼻子認了。氣死也變不出錢來。看著麵前不停磕頭求饒求息怒的魏王二人,郭可陽此時真想說出一句,“那便借你二位人頭和家產一用,可否?”
但是好在郭可陽隻是憤怒還沒有發瘋。自己上午剛做皇帝,下午要是就敢對這兩位威風了整個天啟朝的內廷大璫如此說話,估摸著晚上就會在飯食裡不知不覺吃進去不乾淨的東西,而悄然離世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二位快快起來吧,朕不是怪罪你倆。隻是朕剛剛接觸國事,沒想到局麵竟如此窘迫。朕方才有些急火攻心,一時失態了。”
郭可陽一想到自己還惹不起兩人,趕緊上前將魏忠賢、王體乾攙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