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早朝及密折製度_大明:朕有近衛師,五年必平遼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章 早朝及密折製度(2 / 2)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高起潛連磕了十幾個頭後,郭可陽看他可憐長歎一聲道“行了,起來。”

高起潛呆了一下,而後連忙起身垂手低頭肅立。

“你現在立刻帶人將客氏拿出紫禁城,就在皇城內找個地方殺了。也是,客氏畢竟是先帝乳母,算是看在先帝的麵子上,便不明正典刑了,就當是給先帝留個體麵吧。但是客氏親眷凡是借過其權勢者一個都不許放過。”郭可陽吩咐道。

“奴婢遵旨,奴婢這就去辦。”高起潛立刻就要轉身要出門。

“等一下,”皇帝喊道,高起潛一個趔趄差點摔倒,趕緊跪下。

“宮裡你要好好梳理一遍,魏逆在宮中的黨羽餘孽不許再有遺漏。還有,以後有什麼自己拿不準的,要第一時間向朕請示,不要自作聰明。記住,這種事不許再有第二次。”

“奴婢記住了,陛下放心,奴婢到死都不敢忘。”

“去吧。”

高起潛走後郭可陽叫來王承恩,“傳旨,擢升工部主事陸澄原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刑部員外郎史躬盛為右僉都禦史,分彆為正副欽差,全權負責魏逆一黨抄家之事。命東廠及錦衣衛選派得力乾將聽從欽差調遣、協助辦事,就以錦衣衛大堂為欽差辦公地。另宣錦衣衛指揮僉事林正即刻入宮覲見。去吧。”

王承恩擬好旨意便宣旨去了。

卻說陸澄原、史躬盛二人接到聖旨後用過午飯,便來到錦衣衛衙門大堂,此時已過午時,林正已在此等候。

相互通報過姓名後陸澄原問道“林僉事,陛下命我二人為欽差,專責魏逆一黨抄家之事,你可知道?”

“在下知道,在下也接到了陛下旨意。錦衣衛已經選調好得力人員,隨時配合兩位欽差辦案。另外據在下所知王公公已去東廠傳過旨意,想必東廠協助人員稍後便到。”

林正沒說的是,他在午飯前還進宮覲見了皇帝,在得到了皇帝的一番表揚和勉勵後,同時的得到了皇帝要他監視陸史二人和東廠抄家情況的密令。

林正現在懷裡有一塊皇帝屏退眾人後親手給他的令牌,持此令牌自己有密折上奏之權。若有緊急事務需要麵聖,隻要是在宮門開啟期間,持此令牌可從西華門由值班內侍帶領,直入武英殿候召。

若要遞密折時,隻需到西華門外北側最靠近大門的一處值房中,找到專門負責此事的密折太監。出示令牌後遞上裝在專用密折木匣裡且用火漆封口的密折。

密折太監收到密折木匣後會當場返還給送密折者一個新的密匣,新舊密匣編號一致,持令牌者手裡一個,密折太監手裡一個,兩個木匣輪換使用。密折太監收到新上密折後,在兩張紙上記下令牌編號和收到時辰及值班太監姓名,一張給送折人做為回執,另一張則貼到木匣上,而後便馬不停蹄直接送達禦前。

像這樣的密折令牌和密折木匣郭可陽命禦用監製作了一百套,每一個令牌配兩個木匣為一套,每套令牌和木匣的編號一致,一半木匣存放在西華門城樓上。其餘令牌和木匣全部存放在乾清宮東暖閣裡。

為保證密折製度的穩定運行,郭可陽還在禦前專設了密折處。乾清宮管事太監王承恩先兼任密折處掌事,下轄專職密折內侍二十名,在西華門外值房中和西華門城樓上各兩個人十二時辰輪流值班。

若是值班人員白天收到密折則直送禦前,若是晚上宮門關閉後收到密折,則通知西華門城樓上的值班人員用籃子將密折吊上去再送禦前。密折令牌和木匣發放名單隻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密折製度的建立,為皇帝在東廠和錦衣衛之外打開了另外一條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該渠道獲取的信息甚至比東廠和錦衣衛更加隱秘而廣泛,且無需耗費錢財糧餉成立專門的龐大機構。

有密折上奏權的人員基本上都是皇帝心腹。對君主集權來說如此好用的製度,原本是清朝雍正皇帝發明的,郭可陽完全給剽竊了過來。

並且郭可陽還創造性地發明了持令牌直接麵聖製度,這樣便極大地提高了皇帝和特定大臣的溝通效率。並且郭可陽可視情況將大臣受賜的令牌及密折權限收回。

林正有幸成為了擁有密折上奏權的第一人,林正深知本朝以往並無此製度,也從未聽說過以前的朝代出現過。他一方麵對皇帝的製度設計佩服的五體投地,另一方麵也深知自己已經徹底的成為了皇帝心腹,每想到此處便激動不已。

林正與陸澄原、史躬盛談話不久,之前認識的一個東廠掌班鄧全英便帶著幾隊番子來向欽差報到。通過鄧全英的稟報得知他已被高起潛提拔為東廠掌刑千戶,負責帶人協助欽差辦事。

四人便在大堂中商議對魏逆及其黨羽抄家一事的具體操作辦法。因為皇帝之前明確嚴格要求過此事,四人又都是新被皇帝重用的,皆比較用心。整整商議了一下午才確定下來,明確第二天先對魏忠賢府邸進行查抄。

喜歡大明朕有近衛師,五年必平遼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朕有近衛師,五年必平遼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潮汐界限 開局複製萬物,上交係統造神國 白蛇:從截胡許仙開始 陌上風吹不識君 把偏執反派養成戀愛腦,我死遁了 邊疆小斥候 論大後期金手指的我怎麼苟過前期 瘋批公主重生後,打遍全京城登基 換親後她扶搖直上,假千金破防了 惡雌肥又老?帶飛炮灰兒女享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