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表韓昭昭內心怨念不停,她和小夥伴們低調行事,分散去了好幾個供銷社,總算是分批把東西給買全了。
一切順利,短短幾天工夫,他們成功地在所有人反應過來前,把需要的鐵鍋等東西買回了家。
韓昭昭私下裡,還偷偷多買了兩口十印的大鐵鍋和兩口雙耳炒鍋。
她打算好了,自己家現在不用,備不住啥時候身邊的親人朋友們就會需要呢!
正月沒過完,大食堂終於在人們的殷殷期盼中正式解散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解散大食堂,隻限於城市,下麵的農村,按照上級指示,繼續開辦。
不過,各級政府不再調配糧食,由各農村合作社生產大隊自給自足。
農村的情況他們不了解,城裡的市民一接到消息,頓時炸了窩,各家鐵器上交的溜光乾淨。
自己家要開火,卻發現沒有鐵鍋,這下大家可傻了眼!甚至很多積極分子,連家裡的煤爐子也都上交了。
這可咋辦?有些家裡工作少的就不想大食堂解散。
可政策的事兒,能聽少數市民的嗎?根本不可能!上麵糧食早已經告急了,不解散,老百姓吃不上飯就要出事!
這時解散大食堂,讓老百姓自主想辦法,政府再發一部分糧食,社會矛盾就會分散。
不得不說,這跟老百姓孩子哭了,抱給他媽是一個意思。
人們一窩蜂地湧進供銷社,揮舞著錢票購買鐵鍋。
是的,現在買鐵鍋不但收錢,還收鐵鍋票!
京城從這一年開始,全麵進入了票證時代。
從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一日,首次發行麵粉購買證,到一九五五年十月,實行糧食以人定量供應,糧食部發行“全國通用糧票”。
到後來為分配有限商品,京城發放肥皂票、火柴票、煙票、布票、棉花票、糖票、煤票……。
現在又開始實行發放鐵鍋票、鐵爐子票、煙筒票、鋁壺票,連生爐子用的“劈柴票”,都開始實行發放。
中國老百姓進入了漫長的“票證時代”,韓昭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此後的三年困難,陸續的國家還會實行豆製品票、副食品票、家具票、鐘表票、手表票、燈炮票、縫紉機票、自行車票……
各種各樣的票證,據說至一九六一年,京城憑票供應的商品多達一百多種,除了白菜蘿卜不要票,其他的就沒有不要票的。
彆以為白菜蘿卜不要票,就可以放飛了買,這兩種蔬菜卻是定量限購的,你想鑽個空子,多買點兒曬成乾菜填肚子充饑,那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彆說沒門,窗戶也給你堵上!
而京城,作為首都,在憑票供應方麵更是起著帶頭作用。
普通市民,手裡的糧票就可以組成一個大家族。能細分為很多種如大米票、麵粉票、粗糧票、細糧票、小米票等,以及糧食供應券、高粱米券、綠豆券等。
計量單位從舊秤市製到最新的千克製都有,麵額大的在千斤、萬斤以上(單位用),麵額小的僅為一錢(市製1錢等於公製5克)。
在票證之外,還有各種購貨本。
城市居民憑購貨本可以買粉絲、花生、瓜子之類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