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攻打其他國家的事情,本帝另有安排。”
“最快三個月之後,征戰南荒大陸的大軍,將會從皇城這邊出發,率先前往西方攻打鄰國。”
“三個月的時間,足夠大秦各地穩定下來。”
“屆時........”
“我軍出征攻打鄰國,對大秦境內的民生不會有任何影響。”
“還有一點,就是三個月之後,天氣回暖,大軍在外出征之時,要更好過一些。”
“至少不用擔心挨凍的問題。”
“此次出征攻打鄰國,隻是大秦帝國一統南荒的開始。”
“大秦帝國的最終目標隻有一個。”
“那就是........”
“同一整個南荒大陸!”
“而本帝說的機會,也在此次征戰南荒大陸的過程中。”
“你等七十四位王爺,想要獲得實權的話,三個月以內,將你覺得能力最佳的後輩子孫送往皇城,到時候與大軍一同出征。”
“每人可攜帶一萬大軍,這一萬大軍是他們僅有的兵力。”
“後續.........”
“想要獲得更多兵力,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我大秦帝國自始以來,一直奉行的就是以戰養戰。”
“他們能不能獲得王位的實權,還要看他們自己的本事。”
“能者上,庸者下。”
“爾等的王位雖然是世襲製,但王爺的繼承人,大秦帝國會為爾等進行考核。”
“有沒有資格勝任王位,需要看他們的能力是否匹配。”
“當然.........”
“這個能力並無定性。”
“大秦主要看的是他們心中是否有大秦,是否有大秦百姓。”
“不求爾等建功立業,但至少也要守護一方百姓安居樂業。”
“若是連這點都無法做到,他也不配繼承爾等的王位。”
對於王位的繼承人選,秦安陽之所以定製如此規則,就是不希望看見一個無能之人上位。
你可以沒有開疆擴土的能力,但至少要有治理一方的能力。
這是最基本的條件了。
除此之外,就是對大秦是否忠誠!
掌管一州之地,那可不是小地方,而是相當於一個小國的麵積。
如此大的一片區域,交給一個人來管理,就必須要考慮此人對大秦的忠誠度如何。
懷有異心者,不可上位!
否則........
這對於大秦而言,將是一場災難。
秦安陽可不希望看見任何一州出現問題。
七十四人聽了這番話後,臉上的表情各異。
“隻能攜帶一萬兵力?”
“不少了,除去安武王他們,我們可是足有七十四人。
也就是七十四萬大軍!
而這七十四萬大軍還都是精銳之士,稱之為百萬大軍也不為過。
況且.........
除去我們這七十四萬大軍以外,還有大秦的主力大軍!”
“沒錯,此次征戰鄰國,我們七十四人派出的兵力,隻是作為輔助,真正的主力還是帝君任命的大軍。”
“靠能力繼承王位確實不錯,這樣也省得我們為之操心。”
“誒~我所憂心的是,我那幾個兒子都很優秀,派誰去其他幾人心中都會不滿啊。”
“這有什麼?讓他們幾個先自己分出一個勝負來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