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雲野在量子技術領域近乎宗師的地位,講座是無法避免的。
他經常去各大知名高校演講。
母校燕大次數最多。
他學識淵博,演講風格俏皮,本人又有超高話題度。
所以每場演講都是爆滿,座無虛席。
“光子的糾纏對可以通過光纖以相反的方向發送,並在量子網絡中作為信號發揮作用。
兩對光子之間的糾纏使得在這樣一個網絡中延長節點之間的距離成為可能。
在光子被吸收或失去其特性之前,它們通過光纖發送的距離是有限製的。普通的光信號可以在途中被放大,但這對糾纏對不起作用。放大器必須捕獲並測量光,而這就打破了糾纏。
然而,糾纏互換意味著有可能進一步發送原始狀態,從而將其轉移到比原來更遠的距離。
所以糾纏的量子態有潛力為存儲、傳輸和處理信息新的方式。
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
回答雲野的是台下燕大師生一片茫然的表情。
他們還沒跟上雲野的腦洞。
這也正常,畢竟當下量子技術才開始得到應用。
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很正常。
雲野站在未來的潮頭眺望,視野遠比他們遼闊得多。
“集成光路呀!
光子既然能以其特性存儲、傳輸和處理信息,那有沒有一種可能,用來當作芯片的載體呢?
眾所周知,光的速度可比電快多了。
同理,集成光路的速度也應該比集成電路快。
這也就意味著集成光路的信息處理速度要遠超集成電路,所的算力甩了集成光路不知道多少條街。”
聊到這裡,雲野有點摟不住了。
他不是在無的放矢,而是有根據的。
未來華國光子芯片行業發展迅猛,隱隱有淘汰傳統矽基電子芯片的趨勢。
拋開工藝難度不談,光子芯片不管從哪個維度來看,其性能都遠超傳統矽基電子芯片。
“而且最重要的是,光子芯片對芯片製式並沒有太高要求。
也就意味著不需要依賴高端光刻機。
以國內光刻機水平,完全有能力實現。”
聽到這話,台下燕大校長和一眾教授眼睛亮得可怕,腦海中湧起滔天巨浪。
一直以來,國家長期受到芯片封鎖。
雲野的話讓他們隱約看到了打破芯片封鎖的曙光。
現場的氣氛變了。
雲野就像眾生導師,他的話給了很多人啟發。
薑以薇雙手支著腦袋,默默注視這一幕。
她特喜歡看雲野演講。
雲野在台上揮斥方遒的模樣簡直帥呆了。
智商上的碾壓為他平添了一份彆樣的魅力,性張力拉滿。
“後信息時代算力為王。
誰掌握了更高的算力,誰就掌握了未來。
摩爾定律預測,每隔1824個月,芯片的晶體管密度就會增加一倍。
在我一個華國人看來,咱們壓根就沒必要糾結摩爾定律。
電子芯片集成度高不高,芯片再怎麼卷上限已經鎖死。
再加上又被禁運高精度光刻機,在傳統芯片領域我們難追上西方。
國家想要打破芯片封鎖,不如開辟一條全新的賽道。
你們西方各國不是不讓我上桌吃飯嗎?
行,那我直接掀桌!
什麼因特爾、三星、因偉達,統統秒成渣!
光子芯片要是能量產,將改變世界芯片格局。
把一眾傳統芯片企業掃進曆史的垃圾堆。
毫無疑問,這是一份偉大且艱難的事業,是曆史留給我們這代人的使命。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