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如此,那官員自然比秀才的待遇更高了!
陛下的一體納糧和一體當差就是廢除官紳的特權,讓官紳們和普通百姓一樣,一起繳納賦稅和服勞役,但勞役可以以銀代丁!”
“沒錯,朕就是這個意思!”
崇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慢悠悠道:“諸位愛卿知道為什麼嗎?”
聽著皇帝的話,大堂內眾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眾武將們臉色也有些驚愕,剛剛的火耗歸公跟他們沒關係,但現在的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卻是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利益,可隨即又變得無所謂了起來。
以他們的品階和俸祿,那點賦稅和丁銀無所謂了。
皇帝雖然是問他們的,但眾人知道,實際就是在考察劉鴻訓的。
好一會兒後,劉鴻訓輕聲道:“陛下,我大明官員不足兩萬,秀才雖然多一些但也相對大明龐大的人口並不算太多,他們加在一起的賦稅和丁銀最多在十餘萬兩而已。
十餘萬兩雖然多,但相對大明來說,也不過九牛一毛。
但是……從陛下登基以後徹查的官員和讀書人中,有大量代持的田地,
很多的富商將家中田地掛在官員和讀書人家中,如此一來就可以省很多的賦稅。
八大蝗商被徹查後,山西省官員和牽連的讀書人家中大田地多達數百萬畝,何等可怕的數字,
整個大明以此估算,每年至少要少三四百萬白銀的賦稅,甚至更多。
臣以為,陛下讓臣在朝鮮試行一體納糧和一體當差的策略,就是杜絕漏稅之風,讓國庫豐盈!”
“對!”
崇禎點了點頭。
聽著皇帝的回應,眾武將才明白這其中的彎彎道道。
而袁可立和劉鴻訓兩人則是滿臉的擔憂之色,這是徹底的站在了大明官紳和讀書人的對立麵了。
若是他們攪動風雨,亂了局勢不至於,但也會消耗太多的精力。
“陛下,這個雖然是利國利民,但……”
“劉愛卿,你的擔憂朕豈會不知?所以才讓你在朝鮮試行,反正朝鮮現在已經被霍霍的差不多了,秩序重建,也更好實施。
等你這邊完善了,總結了可以完全套用的經驗後再在大明實行。”
崇禎擺了擺手,依舊是一副風輕雲淡的神色:“即便是官員和讀書人鬨事,煽動百姓,但百姓就會站在他們一邊嗎?”
一句輕飄飄的話問的劉鴻訓瞬間驚醒了過來,真的是身在其中,未能看清全局了。
皇帝所做的乃是仁政,是將富商士紳拉到和百姓一個層麵上來了。
不能說所有百姓都仇富仇權,但大部分百姓都看不慣作威作福的人,沒有特權了,那他們自然就開心了。
當然了,也不排除一些百姓將田地掛在讀書人家中,但這種是極少的,畢竟讀書人可不一定能看的上窮苦百姓。
皇帝登基這三年所作所為讓他的威信在百姓心中無限拔高了,皇帝和大臣、讀書人,他們更相信皇帝。
“是臣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