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東家!”
“去吧!”
看著離去的李定國的背影,崇禎笑了笑,眼中滿是欣慰之色。
這可是他留給自己兒子的武將,必須得好好培養了。
二十年後,孫承宗、袁可立、孫祖壽等老將應該都去世了,滿桂、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等人也老了,
新生代的李定國、鄭成功等人也都成長起來,大明也有能打的了。
雖然半年來沒有見李定國,但李定國的表現卻是被袁可立時常送進宮中的,對他的表現,崇禎也是很滿意。
從延安府回到北京城,李定國就被安排到了國子監旁聽,這小子極為聰慧,半年的時間,就認識並且能書寫、解釋兩千餘字了,平均一天要學習十多個字。
更讓他驚訝的是,這小子竟然能在半年內將《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等兵書倒背如流。
要知道他才九歲呀!
而且,為人低調謙虛、好學,這點就讓崇禎很喜歡了。
隻能說,能成為名將,環境固然很重要,但自身的天賦和性格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因素。
“茅愛卿,不要因為朕的關係,就對李定國多加照顧,一視同仁便可,多加引導,
至於習武,可以晚一兩年,彆熬壞了根骨!”
“陛下放心,臣會留意的!”
“講武堂朕就交給你了,他們是大明的未來,你可得給朕教好了!”
“臣不負陛下所托!”
又囑咐了幾句後,崇禎便離開講武堂,朝著皇宮而去。
隻是走到午門口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孫傳庭、曹文詔等人幾名武將還在跟著。
“你們幾個不去忙自己的事情,跟著朕做什麼?”
聽著皇帝的詢問,孫傳庭武人相互看看了,最後孫傳庭無奈的上前一步,低聲道:“陛下,您不能厚此薄彼呀,得一碗水端平!”
“什麼意思?李定國的事情?”
“不是,陛下,您給講武堂寫了一篇序,又寫了首曲樂,臣等聽了覺得非常的鼓舞士氣,但那終究是少年的,
臣等在想,如果軍中也有幾曲,平時訓練累了的時候唱一唱,既能休閒,又能提升士氣,還能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的思想!”
聽著孫傳統的解釋,崇禎哭笑不得,原來是惦記上這事了:“你們這意思是讓朕給你們編幾曲?”
“不、不、不……找教坊司就行,但臣估摸著最終還是得陛下操刀,因為他們沒有那種氣魄、格局、胸襟。”
“行了,這事朕記著了,教坊司真做不出來,朕再親自來,你們也可以在軍中甚至整個大明有賞征集。”
“臣等謝過陛下!”
見皇帝答應了,五人行禮後離去,準備商量看看有賞征集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