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使用,清查出準確的田畝麵積,這對賦稅和農業規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對工匠和軍事來說,能做到全國統一,為以後的模塊化和流水線推廣起著奠定的作用。
以軍事來說,火炮抬高一寸,幾種尺子換算出來的不同,射出的距離也不同。
這在差以毫厘謬以千裡的戰場上來說是致命的。
“大伴,安排人去工部將三種尺子取來,再取幾種不同尺寸的禦窯金磚來!”
“另外去寶源局、銀作局、工部,分彆傳一位技術最好的工匠候著!”
待王承恩離開武英殿後,崇禎看著疑惑的眾人:“既然說到這裡了,那就索性將尺寸給統一了。”
眾人精神一震,眼中滿是驚喜。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可是不世之功呀。
但眾人依舊臉色依舊疑惑,拿尺子能搞明白,拿金磚做什麼?
“諸位,尺寸的問題,朕覺得太過於混亂了,諸如弓箭、火器的攻擊距離,都是按照步和丈來計算了,很不直觀,
而且丈之後,隻有尺,跨度太大了,也不便於記載,
朕想想了,效仿太祖重新製定一些計量單位,首先是丈與尺之間,增加一個米的單位。”
“米?”
“好奇怪的叫法?”
“陛下,這個有說法嗎?”
聽著眾人的詢問,崇禎怔了怔:“米最常見呀,一個稱呼而已,不用太較真。”
說這話的時候,崇禎內心也是在吐槽,他媽的,他哪裡知道後世的國際計量大會的人為什麼會定義為米?
不過,他倒是知道,米這個單位是怎麼測量出來。
他記得後世的法國科學院用子午線上從地球赤道到北極點的距離的千萬分之一的距離稱之為米。
具體咋量出來的,他就搞不清楚了。
雖然他無法用後世的那種方法,但他卻是記得皇極殿京磚的尺寸,這也是他為什麼要王承恩去拿京磚的原因了。
“其次,在尺與寸之間再增加一個分米、厘米、毫米的單位。”
“這個分、厘、毫,臣倒是記得出處,臣記得《五曹算經》、《韓延算術》和《數書九章》中提到過,後麵還有絲、忽兩個單位,想必陛下也是采用了這種叫法!”
“徐愛卿果然是術數大家!”
崇禎對徐光啟的回應很滿意,他隻是照搬後世的,現在倒是省的他一番口舌了。
從徐光啟的說法上看,老祖宗的智慧那是杠杠的,領先西方幾百年了。
說話的功夫,王承恩安排去拿尺子和京磚的人就進了武英殿。
崇禎將三種尺子比了比,發現果然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