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對比才有優劣,無對比好壞難分。
當虛幻國度中的各個國家勢力紛紛跟進信仰祭祀時,大夏的誠意突然變得耀眼了起來。
各個國家勢力雖然積極組織人手祭祀陰世府君,但他們短期內根本拿不出一千萬人的信徒規模。
而一千萬人遠遠不是大夏的極限,在新的試驗區擴大計劃中,大夏準備再開放六座城市、追加三千萬人口。
四千萬探索者是什麼概念,很多小型國家的人口總和也沒有這麼多,不少中型國家也才幾千萬人口。
此刻,世界局勢又回到了大夏的手中,其他人口大國沒有大夏的組織度,組織度高點的國家沒有大夏的人口基數。
在這種循環中,大夏幾乎立於了不敗之地。
現在大夏甚至不用留意,其他國家勢力付出了多少信仰人口。
隻要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逐步擴建試驗區,他們就能長期保持優勢地位,並掌握最初的幸運與最後的價值。
因此,麵對外網上紛紛擾擾的情況,大夏管理者始終保持著理智的審視態度。
“管理者,需要儘可能展示我們的正統地位嗎?”
“可以適當加大宣傳,但不用太過在意。
在我們的節奏中,即便他們下猛藥違規領跑,最終的勝利者依然會是我們。”
大夏管理者的陽謀大局,不是沒人發覺。
幾個強大國家勢力的智庫團都做了相關分析,並且警告領導者,不能陷入大夏引導的祭祀節奏。
但陽謀的特點就是難以避免,除非他們不想接納新的時代,不然注定要加入信仰競爭。
在一方引導、多方追趕的情況下,並不存在真正的棋手。
唯有底蘊雄厚的勢力,才有可能跟上不斷加快的競爭節奏。
這種激烈的競爭模式,不斷催化周維德的降臨速度,全球各地的信仰輸送,也擴大了他的錨點分布範圍。
借助這些信仰錨點的存在,周維德將自身的力量不斷投入虛幻國度。
赤紅的絲線深入一片片土地,如願的祈禱輸送虛幻的依賴。
信徒們在等待願望成真,周維德也尋找虛幻國度隱匿的真實。
在這種相互期待的情況下,周維德沒有故意厚此薄彼,他回應了各地信徒的呼喚,對他們放開了陰世的探索權。
隨著接觸陰世的信徒越來越多,他逐漸從中發現了異常。
“人類的幻想是虛假的,人類的信仰是一種認同。”
“我是更真實的存在,接受他們的信仰後,反而融入了虛幻國度。
這並非他們的認同讓我更真實了,而是他們的認同,使我的力量擁有了部分虛幻屬性。”
“唯有真實力量,才能影響真實力量。
這是不是代表最虛幻的幻想、最難以界定的信仰,反而具有某種真實屬性。”
虛幻國度中,最虛幻的不是生命與物質,而是智慧生命的幻想。
他們本就是虛幻的存在,他們幻想出的事物與思想崇拜的信仰,更是虛幻中的虛幻。
但正是這種虛幻中的虛幻,竟然隱藏著相對真實的力量。
“這真是一個陰陽顛倒的世界,現實是虛幻的國度,思想是連接真實的橋梁。
虛幻之人有一顆真實之心,他們生活在虛幻之中,又無法感知信仰凝聚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