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利益出現時,從不缺少狂熱的追隨者。
影像機中的信息使自然教會認為,他們比生命教會更懂真神的偉大。
“正如自然包含生命,三壇海會大神同樣包含生命之主。
既然大教宗要我們遵守諾言,我們原本的計劃就不適用了。”
“我意將自然教會拆解為四部,總部教堂供奉三壇海會大神,其餘教堂均分為三,各自供奉複仇之神、生命之主、守護之靈。
原定的複仇與守護之名也要改,根據神靈的三頭六臂形態,我們教會的新名字將改為三相教會。”
“三相有怒者相、愛者相、靜者相。
怒通複仇取神靈幼年之貌,愛通生命取生命教會供奉之貌,靜通守護取神靈重鑄自我之貌。”
在赫森大主教的命令下,新生的三相教會準備供奉完整的神靈,搶奪神靈的關注。
他們一邊向帝國宗教部申請教名更替;一邊派遣專業神學家進入靈界駐地,通過影像資料編撰新的教義。
在帝國承認與新教義誕生之前,他們也沒閒著,直接開始大張旗鼓的分裂教會,更替神像與聖徽。
為了表示自己與生命教會的不同,他們將聖輝製定為紅底三環結構。
其中紅底代表神靈原初的錦布神器,白環代表生命、金環代表火焰、綠環代表風息。
麵對這種明目張膽的篡奪行為,烈陽大主教微微歎了口氣。
“盲目的崇拜,貪婪且癡愚,這樣的勢力如何能獲得神靈的恩賜。
若神靈真如他們所言,是複仇之神、重生之神。
那些勇敢善戰,不問敵人有多少、隻問方向的生命騎士,才是率真神性下的無畏子民。”
烈陽教宗並不看好新的三相教會,在他看來生命教會明麵上所求甚多,本質上卻是為神靈服務的戰士。
三相教會看似所求甚少,本質上卻是為自己謀利的私欲。
因此,生命之主大概率不會認可三相教會,更不可能為了半路投靠的混亂勢力,拋棄自己的嫡係戰團。
更何況三相教會無論是勢力、還是實力,都與生命教會相差甚遠。
三相教會隻是一個中型教會,生命教會卻是一個王國的政治軍閥。
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如果將生命教會放入帝國都城的話,他們甚至可以平推大部分教派的總部。
“三相教會真是狂妄,希望他們能夠認清自己的身份。
不然,等生命教會裹挾著馬蒂亞王國向他們宣戰時,他們就會成為帝國、烈陽教會、各個王室交好生命教會的禮物。”
原自然教會、現三相教會的大主教赫森並不知道,他更改教會如此順利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需要一個挑釁者。
此刻帝國與烈陽教會對他們有多忍讓,未來生命教會發難時,帝國與烈陽教會就會有多冷酷。
這終究是一個由利益構築的政治國度,所有的友善都有其對應的利益線條。
除非像生命教會一樣,攜帶著真神賜福,用無畏戰士的刺刀對準貴族的脖頸,否則貴族政治的鎖鏈,會勒死所有的越界者。
赫森大主教畢竟隻是一個教派的首領,常年沉迷超凡力量與神靈崇拜的他,尚不明白帝國政治的冷酷本質。
好在,他還知道謙遜,沒有做出過分的挑釁舉動,否則新生的三相教會很可能被快速清除。
遠在馬蒂亞王國圖爾市的周維德,並不知道帝都的教派政治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