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若雪在平原奔行到半夜,已原腹地,他和駿馬雖不累,可若雪數日未眠,早有困乏,兼之一路塵埃漫漫,更讓她渾身不適,天上於是搭好帳篷,讓若雪好生休息。
若雪走過來看了看“隻搭一個嗎?那你睡哪?”
天上盤膝坐下,道“之前睡過很久,現在絲毫不困。”前文早說,天上早悟大道,睡眠飲食已非必須,何況他之前曾經睡過整整十年,這次又睡了不少時日。
若雪悄悄抬眼看了看,日夜期盼的仿似親人的人正守護一旁;再望向原野,眼前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讓她不禁身心俱融。隻見她微微昂頭,雙手緩緩合十,靜靜地望向天穹,這一刻的她溫柔、靜美。
好久後,若雪祈完星辰,從天際收回的目光轉投向身邊之人。
天上正在閉目捏決,忽感一股意念之力迎麵湧來,轉頭尋去,見來源是小雪,開口問“怎麼了?”
若雪撤回目光,低頭掠了掠短發,問道“師姑讓我跟著你尋找寒劍,你有什麼想法嗎?”
天上道“有關寒劍的事她沒告訴我太多細節。”
若雪再問“也不知天上大哥知道不知道,傲雪淩霜兩門本都屬冰雪門?”
天上道“大概聽說過,寒劍莫非和此有關?”
若雪回道“冰雪門之所以分裂,就是因為寒劍的遺失。”說罷,知道天上已經忘了十年前的事,便從頭說來“據說在上古之戰的決戰之前,冰雪門聖祖一直就想立一個傳人,然後遊山玩水,可她光芒太勝,多少顯得弟子們有些黯淡,接連選了多個弟子,門下人皆有不服,於是暫且擱淺,可誰知,大決戰發生得很突然,好像是大家都瞞著聖祖,大決戰開始了幾天後,她才趕去的清風山。最終,雖然大決戰以九牧勝出結束,可無數先賢也在那場決戰中犧牲,聖祖也重傷難治。在臨死前,她托勇賢帶回一句話,‘兩點水凝澗草上,一雨山傾百鬼出’。或許她覺得將寒劍交給誰都不妥,這才用這樣的方式,若是誰能堪透機關,便可知寒劍下落,以如此之法掌了寒劍便可服眾。可這麼多年過去了,誰都沒能這兩句話到底何意,反倒是冰雪門分裂成為兩派。”
可天上卻因為若雪的講述猛想起一件事來,問道“那株靈草有兩瓣狹長葉片,在天之殤之前兩瓣葉片都是色澤霜銀森白,你們有沒有人識得或是聽說過?”
若雪搖了搖頭“沒有。不過我師姑善畫,尤其擅長奇花異草,因此識得許多稀奇古怪的植物。當日師姑畫下了一株長五尋、大五圍的植物,玉師姑覺得眼熟,便去翻查古書,才知道那就是瓊山禾。因此廣知九牧,讓大家一同找尋。”說罷,問“天上大哥,你想起了什麼?”
天上望了曾覺得似曾相識的若雪一眼,“兩點水凝監草上”的話不好說出,便道“沒什麼,隻是此草對我有再生之恩,我卻不知她的來曆,多少有些遺憾。”轉過話題問“可我看極沐寒頗為和睦,兩派人也有難同當,如今雖然看上去還是兩派,可骨子裡已經互相承認同屬一枝的事實了。”
“如今九牧有了新的危機,大家自然要團結。”說到這,若雪大概想起傲雪老人犧牲、淩霜老嫗遁世、她爹娘為天魔所殺、曉冰師姑仍在沉睡的事情,眼眶略紅。可隻是一會,就又泛上笑容。她伸出雙手,左手凝出寒雪之力,右手凝出冰霜之力,可寒雪之力遠遠不及冰霜之力,再道“可兩門中能像我一樣的人還沒有,誰也不願意先低頭去學習對方的道法。”
“那你是如何學會的?”
“是爹娘教我的,後來我隻跟著二叔學習冰霜之力,哪怕師姑要繼續教我寒雪之力,我也沒有接受。”
“是因為大家都沒有破例,所以你也不能?”
“嗯,少城主怎能先行破例呢?”
“眼下你師姑作為城主,為何不下令兩門人互相學習呢?”
“這便是她急著讓我接任城主的原因。”
天上聽得明白,木瑾是想將這件事交給若雪做。歎道“她還真是用心良苦。”這樣,年紀、修為尚淺的若雪便可以更得民心。
若雪再道“其實,這一次找尋寒劍,也是師姑想要幫助你。”
天上疑道“幫助我?”
“師姑曾說過,你既然知道天魔來曆,一定能夠對付天魔,既然寒劍能克製天魔,你也一定需要它。”
這讓天上不由想起同樣也急人所急的辛夷來。
見天上還是如此沉默寡言,若雪終於感到失望“難道你就沒有什麼要問的嗎?”
因為想起辛夷之故,天上的確有一件事要問“三賢的功法是什麼呢?”
“天上大哥,你知道嗎,這個十年前你就問過了,不過那時我不知道,師姑又比較忙,所以是我抽空去問的她,然後再告訴了你。”
“是嗎?”
“嗯,問的問題都一樣,你還真是一點都沒變。”若雪不由想起師姑的話“你的天上叔叔和十年前一點沒變,可小雪卻長大了,所以以後怎麼稱呼就隨你吧。”一時既開心,又不開心,開心的是,她似乎和天上的年齡鴻溝正在減小,不開心的是她的天上大哥還是沉默寡言,一點未變。可不管怎樣,她還是要回答問題的“三賢的功法,九牧稱之為賢者之力。賢者之力可以讓道力的運轉之理改變,或者重歸天地,或者為我所用,無論是正義之道,還是邪惡之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那如果遇到的是天魔的術法呢?”
“這個小雪就不知道了。小雪說的正義邪惡之道是指九牧九道。當年,說起這個,你還又問九牧九道的修為境界的事,我也告訴你了,分為五個境界,初窺門徑的入門、初成之境的有識、小成之境的通理、大成之境的會蘊、先天之境的證道。入門弟子隻能到初窺門徑,所以才會稱為入門弟子,你當然又會問了,現在的城主、門主、三十六俊傑、三十五英才處於哪一種境界,我也一並告訴你吧,城主、門主大多是大成之境,當然,真人、景前輩、大賢者夫婦都是先天之境,前不久的梁城主也到了這個境界,三十六俊傑、三十五英才大多都在小成之境。”若雪自言自話的說了好多。
天上卻在心思“當年辛夷和塵屬斥候在伊水邊交手,似乎未能化解天魔術法,是她修為不到,還是另有緣故呢?我幾番去故地找她,她都不在,這些年,也沒聽到她的消息,她到底去了哪裡?”正想著時,若雪又問“天上大哥,還有要問的嗎?”
天上正在思量辛夷的事,因此隨口問道“九牧為何被稱之為九牧呢?”這件事九牧人儘皆知,辛夷也曾粗略的告訴過他。
若雪半信半疑“九牧的由來你不知道?”
“知之不詳。”
若雪有些同情地看了過來“好吧,那我就給你講講吧。”說罷,略講一遍“九牧的上古共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是凡曆九百年,在這期間,人們形成了部落,生活逐漸不同。
“第二個是伐曆六百年,在這期間,部落不斷擴張,最終導致了部落之間的互相為戰,人們為了衣食住行,互相爭奪,互相殺戮,為了權欲,父子相害,兄弟相殘,人們良知泯滅,欲壑難填,人性之惡暴露無遺,從未停歇過的互戕互害,使大地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終於,大地之母降下懲罰,九牧的第一個魔煞出現了。
“當時,北地平原上居住的是巨人部落,他們體格巨大,四肢有力,雖然整個部落隻有不到千人,卻獨占北地平原,後來九牧的各個部落為爭奪資源而互相征伐,在伐曆紀元的最後,巨人部落被其他部落聯合用詭計“螻蟻之潰”、“繩索之羈”、“巨弩之殺”滅族。這三計,都是為巨人部落量身定製巨人部落住在洞穴,其他部落先是派出兵卒在洞穴附近挖掘,三月後,洞穴崩塌,巨人部落死傷三分之一,其餘逃出的都被暗藏在洞穴外的繩索絆倒,等他們站起來後,雙腳卻都被打成死結的繩索纏在一處,巨人們用的都是鈍器,不能解開繩索,因此互相掣肘,行動不便,難以施展,可饒是如此,其他部落的兵卒還是無法近身,於是推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巨弩,將不能躲逃的巨人一一射殺。隻有巨人首領,逃過了若川,可當站在若川南岸,看到同類死傷殆儘,看到堆積成山的屍骨和滿溢大地的鮮血,無限悲傷與巨大怨念使他因此入魔,成為了九牧的第一個魔煞,平原巨人首領魔煞,聖獸紫麒麟就是被他所殺,而落英前輩,也被他的煞術‘怨念詛咒’重傷,雖然最後明賢將她治愈,可九牧傳言,最終落英前輩的死,與‘怨念詛咒’大有關係。”說到這,若雪想起九牧前人所犯下的罪孽與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很是神傷“上天之罰,不是沒因。”又有些擔心不久前也中了“怨念詛咒”的寒泉冽五人。
天上未敢評論。
若雪收拾了一下情緒,接著講述“第三個是亂曆三百三十三年,在這期間,大魔王帶領魔煞、凶獸殘害萬民,三賢帶領萬民與聖獸開始反抗。
“平原巨人首領魔煞出現那一年,被稱為亂曆元年。接下去的數年之間,出現了上百上千的魔煞與凶獸,他們接過人們互相殺害的刀槍,用來懲罰人們。後來,他們為大魔王利用,為禍世間,給九牧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那時,人們還沒有領悟任何的功法,無人能與魔煞、凶獸甚至小小的妖魔相抗衡,人們苦受欺淩,莫敢反抗,生活大概就和如今的天魔域一般。我們要去的育芳郡屬於良穆都,就給你舉個良穆都的例子吧。魔煞凶獸的老巢是在九嵩山,而良穆都就在九嵩山腳下,凶魔驅使城民在九嵩山的懸崖峭壁間修建棧道,以供他們出入和運送糧草,為了修建棧道,不知死了多少人,至今那棧道下,還是白骨皚皚。
“這種日子持續了三十三年,直到這片大地上的九個地方各出了一個敢為人先者。他們誌投意合,最終結拜為異姓兄弟,並肩為戰,一同發出了反抗的呼聲。可那時的人們毫無反抗的資本,誰願意去無謂犧牲呢?又一直受到欺壓,屈膝為奴的念頭深種,誰敢做出回應呢?九個人眼見無人響應的事實,不但毫無畏懼,反而更堅定了以血明誌、以血壯誌的想法。
“亂曆三十三年的那一夜,晚風淒涼,林獸同泣,九個人在九嵩山以肉軀對抗邪道,結果當然隻有一個。然而他們的犧牲,卻喚醒了還在沉睡的天地之道。據說也就是在那一夜,九嵩山出現了日月同天之相,上古三賢這才應運而生。三賢化身為人後,開始踏遍九牧,尋找對付凶魔之法,可多年下來,毫無進展。正迷茫之際,他們聽說了一件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剛才說的那個棧道還記得吧,每當凶魔受了氣,或者心情不痛快,便會從棧道下山殘殺良穆都城民泄憤,當時良穆都城主是梁氏祖輩梁崇山前輩,他為了保護城民,前去九嵩山想要毀壞棧道,卻被正得勝而歸的凶魔發現,他隻身擋住凶魔去路,那棧道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崇山前輩一介肉身,竟將十幾個凶魔踢下懸崖摔死,然而,前輩一介肉身,最終還是沒能戰到最後。凶魔殘忍地將他淩遲處死,前輩臨死前,對著九嵩山群山喊道‘如今九牧危難,大地之母,你為何視而不見?’便跌落懸崖、粉身碎骨。那處懸崖底下,有成千上萬的因為修建棧道而累死、摔死或被凶魔殺死的城民。也許是前輩的呼喚驚醒了他們的冤魂,也或許是大地之母終於同情她的孩子,粉身碎骨後的前輩,化成了土黃色的塵埃,將那棧道完完全全的遮蔽了。那群凶魔因此迷路,最終被餓死、摔死或者互相殘殺而死,自此後,再無凶魔敢從棧道下來。
“三賢正是聽說了此事,才趕去那處棧道,後在懸崖底下發現了一柄土黃色的劍,便是土之力傳世神兵‘大地黃塵起’的黃塵劍。那個地方至今黃塵彌漫,人不得過,據說,隻有擁有黃塵劍的人,才能從那裡走過去。因為此事,三賢才知大地之母並非無情,得以領悟出那句話,‘你們久居此處,就算你們和大地沒有感情,大地也對你們有,因此試著與這方世界共鳴,釋放心中的力量吧’。三賢以此教人們與天地共鳴的修道之法,上古之戰這才掀開序幕。
“後來,三賢在偶然間發現,九位先賢出生的九座城若是有意連接起來,竟可組成一個‘牧’字,於是將那九個地方命名為駐暮城、良穆都、原睦邑、極沐寒、冰目原、荊木邦、雨幕府、海慕濱,永牧州,並將這片大地命名‘九牧’,也算以此紀念故去的英雄。最終,在三賢的帶領下,九牧的古聖先賢讓大魔王以及麾下的魔煞、凶獸長眠九牧,九牧取得了上古之戰的勝利,可前人也付出了極其慘烈的犧牲。”
聽罷,天上慨歎道“九牧真是多災多難,三賢真是用心良苦。”
若雪道“是啊,救贖之路,唯有犧牲。大概師祖爺爺和我爹娘他們,也是深受這個過往的影響吧。”
可天上此言並非隻是說多災多難,還有一句用心良苦,若雪沒有明白其中之意,他正要解釋是三賢念及從前九牧的苦難,想以名字將九牧九城締結一起,可惜許多人都沒能領會,因此才有了四五之分、七九之約。可還不等開口,已聽若雪唱起一首歌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