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門紅夷大炮一運到鬆山城,楊珅就滿心歡喜,一直以為兩門紅夷大炮之中,至少得有一門給炮隊,要不然炮隊怎麼能叫得起炮隊呢。
至於另外一門,他認為,必定會部署到東門一帶的棱堡上,要不然在那裡辛苦修築棱堡做什麼呢。
楊珅這個炮隊主官、北門主要守將的想法,基本上也是駐守在東門一帶的李祿的想法。
東門地勢比較陡峭,東門外又有一段坡度較大的道路,而且深溝高壘,塹壕密布,地形地貌也對守城一方較為有利。
但是既然在東門外的左右兩側花費了大量人力,增修了兩個突出城外的棱堡炮台,怎麼也得部署一門重炮吧?
原本他們兩個都對花落自己家十分篤定,但是沒有想到,事到臨頭卻花落他人家了。
可是於公而言,楊振的決定卻又沒有錯,一旦南門或者西門失陷了,北門和東門守住了又有什麼用呢?
眼見著楊振離了座椅,上前幾步,將跪在地上說話的夏成德、呂品奇一一攙起,他們兩個心裡歎著氣,卻又不知道說什麼好,相互對望一眼,終究還是當眾沒有提出異議。
這兩天裡,不管是楊振本人,還是他們自己個,都實在太忙了,在這個議事會議召開之前,他們都沒有機會私底下去求見楊振。
眼下楊振已經當眾公開做了分配,他們還能說什麼呢,那兩門重炮固然重要,可是再重要也抵不上楊振的威信,以及他們與楊振之間的彼此信任啊。
當然了,楊振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並不是沒有考慮到北門和東門的守城問題。
鬆山北門與東門外的地形地勢複雜,即使城頭沒有射程遠威力大的重型紅夷大炮,滿韃子的重炮陣地也無法部署到最佳位置上去。
譬如北門外,不遠處就是小沙河,小沙河往北不遠,又是小淩河主航道,期間更是河湖沼澤遍布。
滿韃子的重炮仿造自紅夷大炮,但是他們的財力也有限,舍不得多用銅,所以與大明朝購自香山澳的紅夷大炮正品相比,炮身雖然顯得更加厚重,但是其射程卻有所不如,與此同時,它的重量卻大得多了。
尤其是那些令他們滿韃子引以為傲的烏鎮超哈營紅衣大炮裡的重炮,動輒六七千斤,八九千斤,有的甚至上萬斤。
這些所謂的重炮,體量的確驚人,看了的確令人心生畏懼,但是,他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重,攜運困難,甚至移動都困難。
莫說一年之中春夏秋這樣的季節,這些重炮無法越過河湖沼澤遍布的小淩河小沙河之間的地帶了,就算是最嚴寒的冬季,這些重炮也輕易不敢從冰麵上行進,或者在小淩河小沙河一帶的冰麵上進行部署。
因為一不小心,冰麵破碎,這些重炮就會陷入泥淖,然後無法移動。
鬆山北門的地形地貌,決定了滿韃子的重炮陣地不會輕易部署在那裡。
至於東門外,即使滿韃子在那裡部署了重炮,楊振也不擔心。
一來,那裡地形複雜,城下地勢陡峭,城外溝壑縱橫,利於自己反擊。
二來,東門外自己已經下好了先手棋,且不說之前李祿他們挖掘的、通往娘娘宮的簡易地道了,就是小淩河口水手營方向、止錨灣半島船營方向,都有自己的人馬駐紮。
滿韃子要是把他們的重炮陣地安置到鬆山東門與更東邊的海岸之間,那就是他們自入死地,自尋死路了。
“好了,這個事情就這麼定了,至於其他那點大將軍炮、佛郎機炮什麼的,就留給炮隊統一掌管使用了!將來一旦滿韃子來攻鬆山城,先遣營炮隊就是咱們鬆山城內各部炮手弟兄的總預備隊!”
說到這裡,楊振望著楊珅補充說道“楊珅,回頭你去東門看一看,再與李祿參將一起琢磨下,大將軍炮,佛郎機炮,給東門留一些,剩下的就統歸炮隊統一部署使用!”
“卑職明白!卑職遵命!”
聽見這話,楊珅、李祿意識到楊振並沒有忘卻東門、北門和炮隊,心中鬆快之餘,兩個人連忙站了起來,衝著楊振抱拳領命。
對楊振來說,按照自己的意圖布置這些事情其實並不難做,真正難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要穿插著去做許多思想工作。
該收心的要繼續收心,該安撫的不能忘了安撫,該籌謀的要提前放出風去,尤其是該定下的規矩,要叫多數人都能理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