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帶著妻兒前往白銀山前屯訪貧問苦的做法,很快就為他在各路屯所的屯戶當中贏得了更加崇高的聲譽。
當然,他並不是單純為了贏得這個所謂的關愛移民屯戶的聲譽而去的。
一方麵,他需要在大戰將起之前,深入了解一下各路屯所的實情。
楊振東征倭奴國回來以後,雖然仔細聽取了張得貴等人的報告,知道金海鎮以及登來鎮各路屯所的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但是沒有眼見為實,他終究不太放心。
他要實實在在地看見移民屯戶的家裡有滿倉滿窖的收獲,在大冬天裡能吃飽,能穿暖,他才會真正放心。
畢竟接下來的大戰,隻要一開始,就不會輕易停下來,不可能在三五個月內結束。
如果進展不太理想的話,打上個一年兩年都是極有可能的。
在原本的曆史上,發生在鬆錦地區的明清大決戰,是從崇禎十三年清虜駐屯義州城開始,一直打崇禎十五年大明朝徹底退守山海關為止的,前前後後持續將近三年。
原時空,是清虜算計了大明,以圍攻錦州城開始,一步步設伏欺騙,引誘大明朝調集重兵救援錦州,然後將一個救錦州攻防戰,打成了一個大決戰。
在原時空,清虜無論是兵力數量,還是各方麵的總體實力,都占據了極大的優勢。
大明朝雖然占有一定的城防地利,可是論兵力,論指揮,包括軍心士氣等方方麵麵,全部落在下風。
現在雙方的攻防形勢有點調轉過來了,但是又沒有完全調轉過來。
這一世,金海鎮與遼西各方兵馬聯手,是進攻方,清虜成了防守的一方,這點的確有點調轉過來了。
可是這一世作為防守一方的清虜,其實力卻要遠勝原時空鬆錦決戰時的明軍防守方許多。
同時,楊振麾下兵馬與祖大壽麾下兵馬,以及可能要大舉出關作戰的宣大兵馬,還有隸屬洪承疇的薊遼督師府的各路兵馬,隸屬關係過於複雜。
他們作為進攻方,雖然共同尊奉朝廷或者洪承疇的號令,但是彼此隔山隔海,相距甚遠,以往又很少進行聯合作戰,所以根本不能視作如原時空進攻方那樣號令統一如臂使指的整體。
也因此,楊振對接下來的西線東線各路兵馬的聯合作戰,並不樂觀。
當然了,楊振感到不容樂觀的,並不是北伐清虜之戰的最終結果,對此他還是樂觀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同意發起這樣規模的決戰。
讓他感到不容樂觀的,是西線東線相互配作戰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是一個複雜而且漫長的過程。
楊振甚至已經下定了決心,要依靠自己金海、登來二鎮的力量,完成收複遼沉的使命。
至於遼西各路兵馬,能幫上忙最好,幫不上忙也無所謂,隻要不給自己添亂就行。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安卓蘋果均可。】
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楊振要對金海、登來二鎮下麵各路屯所的情況有個底數。
最起碼,楊振要知道基本的人力和存糧情況。
一旦戰爭曠日持久打下去,比如打上個兩三年,那麼各路屯所現有的人力就是潛在的兵員,現有的存糧,就是潛在的軍糧。
當然了,對於軍糧問題,不到最後萬不得已,楊振肯定不會搞餘糧征集製。
他更傾向於,在各路屯所未服兵役的屯戶們交完應繳的公糧之後,由協理營務處花錢收購所有屯戶們手中的餘糧。
畢竟現在的楊振手中,並不是特彆缺少真金白銀,真到了關鍵時候,完全可以全花出去。
總而言之,他不希望接下來曠日持久的戰爭,引發金海鎮內部的饑荒或者其它混亂。
另一方麵,楊振帶著妻兒深入移民屯所,探察屯戶民情,也是在給其他各路總兵將官們樹標杆立規矩。
除夕夜,為將者不能自己跑回家裡去摟著嬌妻或者美妾尋歡作樂,而應該守在大營裡,進到營、哨、隊、棚的營房或者夥房去,以示同甘共苦。
這樣才能上下一心。
同理,到了正月初一,不要光想著給自己的上官拜年送禮,而是要進入自己轄區內的最底層,訪貧問苦,感受他們的不易,以示與所轄的屯所屯戶們站在一起。
這樣才能軍民一心。
隻要做到這兩點,上下同欲,軍民一心,楊振不信打不贏將來的戰爭。
當然了,如果說楊振還有一點小小的私心,那就帶著夫人仇碧涵與長子一起出去走一走,見一見外人。
同時也是讓外人見一見他們母子二人。
因為接下來的大戰一旦全麵打響,楊振自己必然又要親臨一線,或往安東城坐鎮,或往複州城坐鎮。
甚至將來有一天可能率軍深入遼沉腹地,或者繞道突襲清虜真正的大後方,即其北方腹地。
一旦如此,金海鎮的大後方,比如旅順口這裡,就需要金海伯夫人帶著楊振長子留守坐鎮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此,這個時候讓他們在公開的場合露露麵,也有利於將來實現這一點。
老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將來到了關鍵時刻,就是想發揮作用也發揮不出來。
當然了,整個崇禎十五年的正月裡,也並不僅僅隻有這點事。
楊振在正月初一日帶著妻兒隨從到了白銀山前屯體察下情了,許多人到總鎮府給楊振拜年沒有見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