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到了四月初,郭小武帶著北溟號抵達了苦夷人領地,也即庫頁島的南端。
由於島上人口稀少,分布又相當分散,郭小武一行上岸後沒有找到定居的部落,隻好重新登船北行,但是越往北走,海麵越是狹窄,擔心受困的他們,在海峽最窄處折返了回來。
往南返航的途中,他們一直沿著右側的海岸航行。
這一回,倒是沒有遇上什麼像樣的島嶼,隻在一些適合停靠的海灣內上岸尋找淡水補給的時候,見到過一些石頭城牆的廢墟。
與此同時,在繼續南下的途中,也遇到了幾條河流通往海上的出海口。
再然後,就是五月裡,他們一路南下,在一處不知名的海岸上停靠休整,並想辦法補給物資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小漁村。
從抓捕到的當地人嘴裡得知,他們已經返航到了和寧國北方鹹鏡道南部一個名叫清津的地界了。
郭小武是知道當年臥牛島密約的條款的,知道和寧國的北方二道之一鹹鏡道,是金海鎮的地盤,或者說是自家都督的地盤。
這不就等於是到家了嗎?
於是在那個名叫清津的小漁村裡,他們一行人休整了幾天,而後繼續沿著海岸南下,抵達了後世叫做東朝鮮灣的地方。
正是在這裡,停船靠岸補充食水的郭小武手下,遇上了奉命前去探查海岸,預備設防的楊占鼇手下。
北溟號上高懸的黑底白星的北鬥七星旗,是金海鎮人儘皆知的水師旗,正是自己人的標誌。
雙方驟然相遇,自是又驚又喜。
而且既然知道了楊振有意占領東朝鮮灣內的元山小城以及南大川東側的安邊城,那麼自覺一路巡海卻無所獲的郭小武,自然不會繼續南下。
而是就地決定與楊占鼇聯手,水陸並進,迅速占領了本地人口本就稀少的兩個小城。
最後,楊占鼇按照楊振的叮囑,南下入駐了安邊城,而郭小武則入駐了距離海岸更近,更利於水師駐泊的元山城。
等一切塵埃落定,五月二十五日一大早,郭小武帶了一些隨從,在楊占鼇出兵護送之下,快馬往西,來到了平壌城見楊振。
“若從二月裡卑職帶北溟號出海算起,到今日已經三月有餘,往北繞了一大圈,最後又回到了原地,除了打探到一座倭人生產金銀的島嶼之外,未給都督和金海鎮開辟一塊新的土地,實在有愧都督的信任與重托!”
“你小子一出海就是幾個月,彆的本事沒見漲,可虛頭巴腦的東西倒是學會了不少!”
聽完郭小武的敘述,看著郭小武站在自己麵前打躬作揖的樣子,楊振哈哈一笑,站起來拍著他的肩膀,對他說道:
“放心吧!我對你們這趟航行非常滿意,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們一次出海能夠占領多少新的土地,不是你們能夠帶回多少金銀或者俘虜!
“對本都督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你們擁有了探索未知海域,未知之地的勇氣,擁有了探索大明鯨海地區,還有更北方地區的經曆!
“這次回來以後,你來平壌暫住也好,回去元山休整一些日子也行。總而言之,好好把你們從對馬島往北,環繞鯨海航行的行程記錄下來,描繪下來,作為將來我金海鎮船隊再次穿越鯨海的參照,再次北上蝦夷和苦夷地區的輿圖!”
“鯨海?都督說的是對馬島以北,倭人本州島以西的,那片海?”
麵對楊振對自己的褒獎以及顯而易見的高興神色,郭小武原本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踏踏實實地落在肚子裡了。
他已經從楊占鼇口中,知道了自家都督特意派了俞海潮前往瀛洲島等地尋找自己下落的事情。
他很擔心,自己出海幾個月,不僅杳無音訊,事實上也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收獲,回來以後自己都督率領各路大軍卻已經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而自己不僅寸功未立,可能還耽誤了自己都督的其他安排,心中自是相當忐忑。
眼下,看見楊振並沒有任何不滿的意思,而且對自己的言談舉止之間,一如既往的保持了親切隨和的態度,甚至還有些興高采烈的感覺,郭小武終於放心了。
但是,都督所說的大明鯨海是哪裡,難道自己帶著北溟號的北上航行之旅,真的環繞了鯨海,真的有自家都督說的那麼重要嗎?
“沒錯。對馬島以北,倭人列島以西,你們去過的蝦夷人的島嶼和苦夷人的島嶼以南,你們返航南下的海岸以東,就是兩百年前我大明北方輿圖上指示的鯨海之所在!”
麵對郭小武的疑問,楊振立刻為他做了解答。
楊振也不清楚,明初各種地圖上標注得清清楚楚的鯨海,到底是什麼時候以及被誰給改成了日本海。
總之,在萬曆中後期形成的坤輿萬國全圖之上,“鯨海”的字樣就已經消失,已被改成了日本海。
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