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越仁可能是真的忙,二十六日傍晚匆匆趕來平壌城向稟報了漢陽城方麵的進展,二十七日一早,就又匆匆離去。
楊振從他的嘴裡,也知道他當上了新的兵曹義禁府提舉。
這是一個類似錦衣衛的部門,掌管著監視漢陽內外文武百官的情報事務。
在沈器遠廢舊立新、撥亂反正的節骨眼上,正計劃著鏟除漢陽內外朝野之間一切擁護清虜勢力的時候,沈越仁作為兵曹義禁府的提舉,位卑而權大,的確是須臾不可離。
送走沈越仁後,楊振的日子難得清閒了下來,每日裡就是帶著衛隊巡視城防,指點鄧恩和征發到平壌的第一批民壯九百人,從平壌北郊廢棄的大城山城取石,然後走水路運到城西城南,給平壌外城的夯土城牆包上一層條石。
楊振已叫鄧恩派人趕回定州並前往雲從島去了,新的築城工匠和水泥,很快就會走海路到來。
楊振決心把平壌城經營成為收複半島的要塞式的永久基地,自然要下大力氣好好構築城防。
將來城牆以水泥和條石包砌以後,再在城內外增築十幾處炮台,輔以超百門重炮鎮守,就憑半島上的朝人之實力,來多少人也是白給。
沒錯,楊振在半島方向的假想敵,就是朝人。
朝人對於土地的渴望,與華夏人沒有多少差彆,眼下自己大軍在側,拿走朝人北方二道之地,他們也無能為力。
可是楊振的大軍不會一直在側,也不可能一直布置在半島方向,總有打入清虜腹地的那一天,甚至往遠了說,總有南下入關的那一天。
到那個時候,難免半島上的朝人不會動彆的心思,一旦他們想乘虛而入,自己在半島若是沒有一個足以堅守下去的位置優越的要塞式的大城釘在半島中央,後果有可能非常嚴重。
想一想半島上漢朝四郡的興廢,以及唐朝對半島地區的統治,甚至包括遼、元時期在半島的統治,一開始何等煊赫,可一旦中原內部變亂,對半島的統治就會立刻陷入危機。
楊振懂得這些教訓,自然要避免重蹈覆轍,而他要做的,除了大力移民屯墾之外,就是在關鍵地方構築幾座堅城,作為統治的中心。
要不要全部拿下半島地區,楊振並沒有下定決心,畢竟半島南方尚有朝人戶口數百萬之多,不是說攆走就能攆走的。
但是半島北部地區,主要是北方二道,各種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加上曆經幾十年的戰亂,目前人口絕少,處在拿下的最佳時機,是必須完全拿下的。
至於半島南方,以楊振目前的實力,隻能通過不斷滲透,徐徐圖之了。
就在楊振坐鎮平壌城,琢磨著將來怎麼收複整個半島的時候,漢陽城方向再次派來了報捷送信與請令的隊伍。
不過這一次,北上報捷與請令的隊伍是走海路來的,為首的人是楊振聽說過但之前沒有見過的沈器重,而陪同這個沈氏人物前來的是安五倫。
當然,從海上護送他們前來的,則是此前在攻打南漢山城的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嚴省三。
這一次,漢陽城方向大戰已了,嚴省三順便也把此前帶去的瀛洲號、樂浪號,一起帶了回來。
崇禎十五年六月初一的上午巳時左右,沈器重、安五倫一行人,就是跟著嚴省三的船隊,搭乘樂浪號,一起來到了抵達平壌城大同門外的。
但是這一次,楊振並沒有親自去迎接,而是叫祖克祥帶人把沈器重、安五倫請到了前都元帥府的後院先休息。
而他自己則在綾羅島上一個正在改造施工的軍營裡率先傳見了嚴省三和張臣派回的信使等一行人。
一見了麵,行過了禮,楊振立刻問起了自己那位便宜老丈人的近況,以及漢陽城內和南方幾道的最新進展。
“都督這位嶽丈沈都元帥,真非一般人也。自入漢陽城即如龍歸大海一般,韜略手段層出不窮,心胸眼界匪夷所思。南下短短不過尋日,而今已是新任的監國、議政府領議政、青鬆府院君兼八道兵馬大元帥了。眼下,漢陽城與京畿道皆已在掌控之中,包括江原道在內的原南方數道之地,這幾日也已安定下來了。”
“你說他,我那嶽丈大人,自己當了監國?”
嚴省三的話,令楊振一時驚訝。
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知道自己這個便宜老丈人為了廢黜李倧的事情籌劃了很久,成功之後必然會不甘寂寞,大大酬功一番。
而且以他能屈能伸,豪爽任俠的性子,一朝得誌之後,必定會十分張揚,不會再搞隱忍藏拙的那一套。
所以,在楊振的預計之中,沈器遠必定會給自己加官進爵,至少會把議政府領議政這個位置拿在手中,同時也會把兵權牢牢抓在手裡,然後在漢陽城內外地方廣布自己的親信同黨之人。
但是,楊振卻沒料到,他敢自己給自己弄一個監國的位置。
這個位置,豈是輕易能坐的?
“沒錯。不過,據說不是沈都元帥自己強求的,而是漢陽內外文武百官共同請願推舉出來的。就在三天前,漢陽內外文武聯名推舉沈都元帥擔任監國府院君,皆言非如此不足以安內外,連他們的新君都出麵勸說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