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六章 覆轍_大明新命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新命記 > 第一一三六章 覆轍

第一一三六章 覆轍(1 / 2)

接下裡,洪承撰的姿態放得格外低。

興許是他自己也覺得這個事不太地道,畢竟黃台吉的死雖然不能說與雲集遼西的十幾萬兵馬毫無關係,但確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既不是他們在戰場上打死的,也不是因為他們在西線戰場上取得了什麼了不得的勝利,然後把黃台吉氣死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聽說黃台吉死在沈陽了,多爾袞繼位了,就忙不迭的把這個當成自己督師薊遼、大軍北上的功勞,實在有點貪天之功為己有的嫌疑。

尤其是此時當著楊振的麵兒,說起這個他就有點忐忑和尷尬。

但是不說也不行,這個事是瞞不住的。

當下隻得硬著頭皮,一臉慚愧的,解釋了這麼做的理由和目的。

理由是他們實在是太需要一個拿得出手的標誌性的戰果了,不管這個戰果具體是誰取得的,身為主帥洪承疇都有資格上報。

至於目的,除了大批將領想要獲得朝廷的封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企圖,就是堵住朝廷上催促決戰的那幫人的嘴巴。

畢竟洪督師率軍出關已經很久了,被迫興師動眾北上錦州坐鎮也有好幾個月了,總要有點戰果來堵上催戰者的嘴。

之前,洪督師用來堵朝廷言官嘴巴的說辭,是說等驅逐了側翼的喀喇沁,重修好大軍進兵的依托大淩河城,就進軍廣寧、遼沈,發起最後的決戰。

但是現在大淩河城也修好了,喀喇沁部落也趕走了,出兵遼沈的障礙掃清得差不多了。

可從祖大帥到其他雲集遼西的總兵大將們,除了個彆的之外,多數不讚成向現在就進軍遼沈。

他們在等什麼,遼西的將領們多數心知肚明,不過是在等楊振這邊再衝一衝看。

可是,他們這些總兵大將們等得起,身為薊遼督師的洪承疇卻等不起。

倒也不是洪承疇非要儘快進軍遼沈,而是他被崇禎皇帝寄托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厚望,遲遲沒有大的戰果,他內心惶恐不安。

尤其是在楊振那邊不斷有捷報傳出的情況下,十幾萬精銳兵馬雲集遼西,日耗錢糧無數,卻遲遲沒有真正的捷報。

不僅在軍中督戰的張若麒、馬紹愉之輩,整日在洪承疇麵前喋喋不休,就連京師的言官們也是天天彈劾,都快把老洪家十八輩祖宗罵得一無是處罪孽深重了。

在這種情況下,洪承疇乍聞黃台吉已死、多爾袞奪位這麼大的事情,簡直是有如《琵琶行》唱的那樣“如聽仙樂耳暫明”了。

哪怕這個消息最初是從多爾袞派來的議和使者那裡才聽到的,他們也顧不得了。

所以一經確認,立刻就寫了大軍奏捷的塘報,叫人快馬送往京師去了,多爾袞遣使議和的事情反而暫時放在了一邊。

如果說報捷的事情趕早不趕晚,需要緊著辦,他們顧不上通報給楊振,或者帶上楊振聯名,但是議和的事情,就不敢這麼乾了。

因為根本繞不開。

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

畢竟,清虜那邊發生了新舊更替,新的主事之人多爾袞已經遣使求和了。

這就意味著,原來套在洪承疇脖子上的那根越來越緊的套索,已經解除了。

若是把議和的事情大包大攬抓在自己一個人手裡,那不等於又將新的套索主動套在自己脖子了嗎?

所以,不論是洪承疇,還是祖大壽以及其他眼下身在遼西的總兵大將們,在這個事情上,是一定要拉著楊振一起搞的。

他們多數人,包括祖大壽、洪承疇私心裡都是希望就此停戰議和的,隻是誰也不想擔這個責任。

如果楊振同意議和,那太好了,楊振都同意,我們當然沒意見。

如果楊振不同意議和,那也行,接下來進攻清虜堅城,可就非你楊振莫屬了,畢竟是你主戰的嘛。

“這麼說來,這次多爾袞遣使議和的事情,洪督師和祖大帥那裡,還沒有定論?”

“尚無定論,就看都督您的意思了。”

這回輪到祖思說話了。

楊振見他開口,轉而對他說道:

“你是了解清虜的,這一次多爾袞遣使議和,你認為清虜那邊有多大誠意?”

祖思見這麼問他,當下微微一笑,回答道:

“眼下黃台吉已死,清虜形勢也大不如前,凡是識時務者自然要考慮後路,所以,在下的確有一些渠道。從在下掌握的情況看,多爾袞是有誠意的,若都督同意議和,在下相信遼東會有幾年太平光景。”

“那麼幾年以後呢?”

“幾年以後?”

麵對楊振明顯帶有深意的繼續詢問,祖思笑了笑,反問一句,然後說道:

“我聽說都督先前曾在天子尊前當麵奏對,向天子進攘外必先安內之策,而今多爾袞遣使議和,遼東若有幾年太平光景,都督豈不正好可以南下安內麼?以都督麾下悍勇之征東軍,若入關平亂,兩年足矣。到時,就像都督當年設想的那樣,再以關內平賊蕩寇之精銳,出關滅虜,豈不兩全其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可!”

“胡說!”

祖思話音剛落,呂品奇和袁進兩個人立刻出聲反對。

祖思見狀,瞥了兩人一眼,隨即笑嗬嗬看著楊振,不說話了。

而楊振也轉向呂品奇和袁進兩個,示意他們說話。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