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彌陀寺內的沉重氣氛,並沒有持續太久。
隨著楊珅、張天寶將白塔堡東北、東南防線上的殺敵斬獲情況講出來之後,楊振的臉色轉緩,在場諸將也都明顯送了一口氣。
先後猛攻白塔河防線的清虜中路軍、左翼兵,共計在白塔河兩岸的戰場上遺留屍體五千三百八十一具,丟下墜馬傷兵三千五百二十九人。
猛攻白塔堡東南方向的清虜右翼兵,共計在張天寶、全節他們的防線麵前,遺留屍體一千六百四十三具,丟下墜馬傷兵九百一十八人。
光是被遺留在白塔堡周邊戰場上的清虜屍體與傷兵,總計就達到了一萬一千五百人左右。
算上祖克勇所部人馬和楊國柱率領的宣府軍各營,在一路追擊的路上擊殺和俘獲的敵人,在張官河包圍殲滅戰發生之前,楊振一方各路人馬所取得的殲敵戰果,就已經超過了一萬五千人。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還是發生在渾河與張官河夾角地帶的包圍殲滅戰,僅此一戰就全殲了被圍在那個地區的所有敵人。
事後清點,那一戰被殲滅的敵人,包括阿濟格本人在內,共計六千七百一十九人。
而祖克勇所部兵馬和楊國柱所部宣府軍累計小兩千人的傷亡,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張官河之戰中造成的。
不過,對比敵我的戰損得失,張官河之戰是相當成功的。
祖克勇所部人馬與楊國柱所部人馬聯手,以總計一千多人的損失,給敵人造成總計六千七百多人的傷亡,其中還包括了阿濟格這條大魚,絕對是一場大捷了。
即便是拿著雙方傷亡總數來對比,發生在五月十七日清晨至中午之間的渾南之戰,包括白塔堡防禦作戰以及張官河追擊作戰,也仍然算得上是一場大捷。
楊振一方,包含楊國柱的宣府軍,累計損失八千人左右。
而阿濟格一方,除了冷僧機、敦拜率領的清虜右翼兵逃往撫順之外,其他人馬幾乎被全殲。
楊振、楊國柱麾下各部斬獲的清虜首級、俘獲的傷兵與俘虜的敵人合計在一起,累計達到了兩萬一千七百七十九人。
根據向南褚他們投降的一些清虜蒙古牛錄章京供述,這次阿濟格突襲白塔鋪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人馬數量多達將近三萬,很可能達到了兩萬九千多人。
雖然其中有不少臨時征發的旗丁,但是總的來說,這已經是阿濟格能從撫順與興京大後方征調出來的最後一支精銳力量了。
楊振一方,以八千人的傷亡,換來了殲敵有生力量兩萬一的戰果,不管怎麼看,都能稱得上是一場大捷了。
雖然楊振在複盤的時候心底有一點點後怕,特彆是對右翼軍火槍手、擲彈兵及炮兵的後續補充問題,也有一些擔心,但對這一戰的結果,他在總體上還是滿意的。
此戰過後,渾河右岸至少是安全了。
至於逃到撫順、興京方向去的冷僧機、敦拜等人,區區數千兵馬,哪怕都是精銳,一時半會兒也不會對楊振的後方造成多大的威脅了。
因為楊振手下的另外兩路人馬,合計兩三萬人,早已在撒馬吉堡實現了會師,正在向北進軍,很快就將渡過太子河,挺進清河堡。
到那時候,冷僧機、敦拜那點人馬用來守他們的後方防線都已經是捉襟見肘,更不用說還有什麼餘力來為盛京城解圍了。
崇禎十六年五月十七日漫長的一天行將結束,駐紮在白塔堡一帶的右翼軍各部人馬轉入休整狀態。
祖克勇、南褚等人回到渾河堡營地,計議分配各種戰利品。
而金海南路水師團營的隊伍,仍在忙著在渾河堡附近的渾河上搭建浮橋。
楊國柱原本有心儘快返回渾河左岸宣府軍在沙嶺墩一帶的大營,但在申時左右,卻接到了對岸送來的消息,宣府軍留守人馬已經跟隨薊遼督師洪承疇、錦義伯祖大壽統領的左路大軍主力抵達盛京城郊外了。
這樣一來,楊國柱也沒了儘快趕回沙嶺墩營地的必要,在楊振的建議和他自己麾下將領們的勸說之下,同意在白塔堡附近休整一夜,次日與楊振大軍一起過河。
到了當天傍晚,楊振派過河去打聽洪、祖大軍消息的使者,領著洪、祖二人的信使回到了白塔堡。
原來,就在當天午後,從白塔堡返回沙嶺墩大軍營地的祖大弼、王廷臣,分彆向祖大壽、洪承疇等人報告了楊振及其所領右路軍已經取得勝利的消息。
於是,備受鼓舞的洪承疇及其麾下大軍對於進兵盛京城下再次變得熱切起來。
連帶著祖大壽及其麾下的各路部將們,也對進軍盛京城的前景,變得樂觀起來。
在他們看來,楊振在白塔堡附近取得的新的勝利,基本上已經掃清了盛京城外圍的最大威脅,畢竟連清虜大名鼎鼎的和碩英親王阿濟格都已授首了,盛京城內還能派出誰來領軍相抗呢?
難道多爾袞會親自出山嗎?
就算多爾袞會親自出山領軍,也不可能在剛剛經受了一次慘重損失之後親自帶兵離開盛京城來打自己們的伏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相應的是,不論是洪承疇,還是祖大壽,都不想讓自己麾下的人馬表現得過去膽怯或者畏懼,特彆是在楊振所領兵馬已經進抵白塔堡、渾河堡一帶,並與清虜大軍交鋒獲勝的情況下。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或者說考慮,洪、祖二人很快便於午後發布命令,督率大軍繼續往東北進發。
他們駐足不前的沙嶺墩一帶,本就離“盛京城”的西南郊已經不太遠了,總共也就三十多裡地的路程。
於是當天下午,大軍重新起行,祖大壽親率遼西軍伍各路兵馬先行進抵盛京城西北角小北門附近。
而洪承疇則統領後路大軍,以及留在沙嶺墩東部看守營地的其他宣府軍人馬,隨後跟進,大約兩個時辰以後進抵盛京城西南郊外大西門附近。
盛京城郊外早已堅壁清野,人畜一空,就連西郊距城五裡的實勝寺一帶的喇嘛們,也都帶著寺內的寶物早早躲進盛京城裡去了。
大軍抵達後,各按約定分兵駐紮。
祖大壽所部大軍分駐盛京北郊小北門和大北門外三裡,東西紮營,彼此呼應。
洪承疇麾下大軍,則分駐在盛京西郊大西門與小西門外三裡。
宣府軍餘部,則按以前約定,被指在了小南門外三裡紮營。
之所以一律選擇距城三裡,是因為離城太近就是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