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康帝在禦花園溜達,突然煙雨南蒙蒙,周圍一片水霧,康帝歎了口氣道“都道是煙雨江南,果然如此。”
於是回到禦書房,突然來了興致,忠臣都在說王羲之書法了得,他聽得耳朵都磨出繭子來了,於是也想寫點什麼,於是一揮而就,而成《陸女帖》。
他可能也沒想到他家的玉璽都沒傳下來,這帖卻傳了數千年。
魏晉書法在體現性情這方麵可以說是淋漓儘致,雖然戰亂不休,百姓離散,但是這一時期的書法卻是中國書法史上的最高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東晉書法有個講究,就是要“達其性情,形其哀樂”,書家要將自己的才情、個性以及文學素養等方麵的東西通通融入到作品當中去,將一些不可言傳,隻能意會的情感物化到筆墨之間,你就說難與不難?
正值庾翼來拜謁,司馬嶽還惦記著啟用殷浩的事情,於是和庾翼商量,庾翼搖頭道“此人隻適合束之高閣!”還是沒什麼興趣。
司馬嶽也就不再堅持了,把自己寫好的《陸女帖》,遞給庾翼觀看。
庾翼立刻讚歎道“此帖以行意為主,用筆卻多以楷法,確實難得佳作,陛下好手筆啊!”
司馬嶽搖搖頭,淡淡一笑道“可有麵煥然一新之感?但覺扭捏,較為綿柔,不夠爽朗!”這也是司馬嶽的一種心境。
庾翼卻捧著細看道“另一種趣味,妙不可言也!”
庾翼也是書法了得之人,有很多門徒,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最近很多學生都跑到王羲之那裡,拜他為師去了,庾翼正在不服當中呢。
庾冰去後,司馬嶽突然身體倦怠,眼皮發沉,之後懨懨成病,他繼位也不過兩年,正有很多抱負想要去實現呢。
庾冰、庾翼見康帝病重,想扶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嗣君,司馬昱為司馬睿幼子,司馬紹的異母弟,和庾氏關係親厚。
中書監何充一聽,又來了,人家司馬嶽有兒子,雖然小點,還在懷裡抱著,那也是有,哪有不立自己兒子,反倒立長輩為儲君的道理?
於是力諫冊立皇子司馬聃為儲君,康帝最終聽從了何充的建議。
344年九月,司馬嶽立親兒子司馬聃為皇太子,他也想多撐一段時間,可惜壽命天定,沒多久,康帝在式乾殿駕崩,年僅22歲!
你就說東晉怎麼這麼廢皇帝呢?
這也是個千古謎題!
而且這幾位皇帝還都不錯,頗有才能,假以時日,說不定也能來個王朝中興啥的,問題就是老天不讓活啊,真是令人鬱悶?
何充主持大局,依康帝遺詔推奉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史稱晉穆帝。
由此庾冰、庾翼等庾氏家族被新的外戚取代衝擊,深深痛恨何充。
兩歲的穆帝,怎麼臨朝聽政?於是皇後褚氏,抱著孩子,臨朝親政。
何充居功甚偉,被加授中書監,錄尚書事。何充心性耿直純良,自己上表推脫說既任錄尚書事,不應再領中書監了,於是改封為侍中。
褚裒為皇太後之父,一直任左將軍,默默無聞的,如今這個情況,她女兒突然成了實際上的老大,這個情況他還真是始料未及。
何充便上書稱褚裒為太後之父,宜綜朝政,薦褚裒參錄尚書;用以對抗庾氏家族。
褚裒原本是給事黃門侍郎,當時的大名士,為人為官十分低調,還特彆懂得謙讓,知進退,曉事理,是有大智慧的人。
康帝還是琅琊王時,到了選妃的年紀,那時候還沒有稱帝的跡象,朝廷為其謀劃,倒也不需要什麼朝廷親貴,素有聲名的人家就可,於是下詔聘娶褚裒的女兒褚蒜子為琅琊王妃,褚裒隨後出任豫章太守,也是那種不引人注意的邊緣人物。
誰能想到,幾年之內他就到了這個位置,可真是位高權重,無人能及。
褚裒一尋思,我是外戚啊,在朝出入,難免有人明譏暗嫌,徒生禍端,反倒會威脅到女兒母子,於是上疏固請外調藩鎮;離開朝廷。
他是有心機的,女兒要想穩坐朝堂,沒有兵權是不行的,他在外圍坐鎮,母子才能有所依仗。於是何充上書,改授了褚裒外任,把能給的兵權都給了他,徐·兗·青三州連同揚州諸軍事都歸他管、任衛將軍、鎮京口。
褚裒給女兒寫信叮囑“裒見太後,在公庭則如臣禮,私下相見我才是嚴父,一定不要亂了方寸,落人口實!”
褚蒜子也不過是很乖的,父親的話那必須從之。
從此後庾氏家族開始衰落,庾冰偏在這時又因病離世。
庾翼反複思量,做了一定調整,留子庾方之為建武將軍,戍守襄陽;方之年少,根本沒有辦法統兵,庾翼便任命參軍毛穆之為司馬輔助兒子,反正襄陽不能放手。
毛穆之是毛寶之子,果敢堅毅,頗有乃父風範,父親毛寶陣亡以後,他繼承了父親州陵縣開國侯的爵位。
庾翼非常信任毛穆之,把襄陽實際上就是交給了他,自己還鎮夏口。
得虧毛寶有後代啊,要不然後世某位偉大人物可能就出現不了啊,那對中華民族來說可是大事……
庾翼仍然壯心不已,想要領兵收複中原,重振庾氏,於是仍暗中繕修軍器,大佃積穀,訓練軍士,以圖後舉。
喜歡晉末風雲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晉末風雲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