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也不甘示弱,他的頭像上仿佛有千軍萬馬奔騰而過,氣勢磅礴
“乾隆,你身為後輩,當知尊老敬賢。朕之太子之選,曆經考驗,終成大器,你豈能以偏概全,妄言他人?”
唐太宗則顯得更為溫和,但言語間仍透露出不容小覷的帝王之氣
“乾隆,治國之道,重在以德服人,以理服心。你我雖處不同時代,但對於太子的培養與選擇,皆應抱持敬畏之心,方能不負天下蒼生。”
朱元璋的頭像則顯得質樸而堅韌,他的文字如同鋒利的刀刃,直刺人心
“乾隆你這話什麼意思!老子的標兒一定會是千古仁帝!你在胡說八道信不信老子叫秦始皇大哥把你小子踢出群!”
乾隆見狀,連忙收起嬉笑之色,深知自己言語失當,連忙在群內致歉
“諸位前輩息怒,乾隆年幼無知,言語冒犯之處,還請多多包涵。我並無他意,隻是玩笑開過了頭。關於立太子之事,我自然不敢妄加置喙,隻是聽聞諸位前輩高見,心生敬仰,故有此言。”
朱棣見氣氛緩和,便趁機引導話題回歸正軌
“老爹。你彆跟著乾隆吊毛說了,這吊毛就是一個智障,你就當他是個傻逼就行了!大哥沒了,這不是還有咱朱老四嘛!你可不知道現在你好大兒有多牛逼啊!”
乾隆
朱元璋“混賬!你有多牛逼?你敢不敢讓咱看看你有幾個比?老子現在很懷疑你大哥根本就不是被咱嚇死的,而是被你個小兔崽子下藥給藥死的!”
朱棣“爹,我是造反不奉天靖難!大哥的死可跟我沒關係啊!你彆冤枉我!”
朱元璋的頭像在屏幕上微微顫動,似乎帶著一絲無奈與寵溺交織的情緒
“罷了罷了,你這混小子,總是能讓咱又氣又笑。不過話說回來,朱棣,你既然提到了奉天靖難,那便更應明白太子之位的重要性。它不僅關乎血脈傳承,更是國家穩定的基石。你要如何選擇,如何培養,都需慎之又慎。”
朱棣聞言,神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深知朱元璋的這番話是肺腑之言。
於是,他認真地在群內回複道
“爹教訓得是,兒臣定當銘記在心。關於立太子之事,兒臣會綜合各位前輩的意見,結合我大明的實際情況,做出最為妥善的決定。同時,也會加強對諸位皇子的培養與考察,確保他們能夠德才兼備,為國家的未來貢獻力量。”
秦始皇點了點頭,語氣稍微緩和了些許
“朱棣,你既有心求教,朕便再言幾句。立太子,不僅要考慮其個人才能與品德,更要顧及國家大局與未來。血脈傳承固然重要,但更需注重的是能否繼承並發揚先皇之誌,使國家長治久安。”
漢武帝補充道“確實如此。我朝曾有‘推恩令’,意在削弱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立太子亦需考慮其能否有效鞏固皇權,維護國家統一。因此,考驗與培養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唐太宗則進一步闡述道
“而且,太子的培養需從小抓起,不僅要學習治國理政之道,更要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方能真正成為心係蒼生的明君。朱棣,你可要切記這一點。”
朱元璋也點頭讚同“對!標兒便是如此,他雖未及我朝,但其仁德之名,已廣傳天下。朱棣,你要好好培養你的繼承人,讓他成為百姓愛戴的好皇帝。”
朱棣感激地看了群內一眼,心中充滿了溫暖與力量。
他深知,這些曆史上的帝王們雖然性格迥異、時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