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畫麵一變。
繼續盤點道。
【三、火耗歸公和養廉銀製度
我國古代曆史上國家正稅之外的雜征名目繁多。“火耗”一詞初見於《元史·刑法誌·食貨》,意即州縣為彌補所征賦稅銀兩在熔鑄過程中的損耗、於正稅之外附加的稅額。】
【由於清王朝是極端中央集權製度,清王朝的稅賦製度裡麵地方存留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超過兩成的比例,連明朝萬曆年間的一半都達不到,這導致地方存留錢糧根本難以應付地方繁重的事務,導致地方行政經費產生巨大缺口。因此為了維持正常辦公,地方官員有的挪用正稅,有的加征火耗,不斷向百姓加征,挪派來彌補這個巨大缺口。】
大清!
乾隆看著自己老爹雍正上了天幕,也是激動的說道
“皇阿瑪,您真是英明神武,這火耗歸公與養廉銀製度的推行,實乃我大清國政之一大創舉!”乾隆皇帝眼含敬意,望著天幕上關於其父雍正皇帝的介紹,心中滿是自豪與欽佩。
“皇阿瑪在位時,深知地方財政之困,百姓負擔之重,故毅然決然推行火耗歸公,將原本混亂無序的火耗銀納入國家正稅體係,既減少了地方官員的貪汙腐敗,又使得國家稅收更加透明公正。”乾隆繼續說道,語氣中充滿了對雍正皇帝改革精神的讚揚。
“而養廉銀製度的實施,更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地方官員的生計問題,讓他們無需再為生計所迫而貪汙受賄。此舉不僅提升了官員的廉潔自律意識,也增強了地方政府的執政能力,為大清的繁榮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說到此處,乾隆皇帝不禁感慨萬千。他深知,自己能夠開創“乾隆盛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雍正皇帝留下的豐厚政治遺產。
火耗歸公與養廉銀製度,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朕定當繼承皇阿瑪之遺誌,繼續推行廉政建設,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
”乾隆皇帝堅定地說道,目光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而此時,天幕上的畫麵仍在繼續變化,講述著更多關於火耗歸公與養廉銀製度的曆史細節。
諸天萬界的觀眾也紛紛被這段曆史所吸引,紛紛發出讚歎之聲。
他們中有人感歎於雍正皇帝的遠見卓識,有人則對大清王朝的興衰更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然而,在這浩瀚的諸天萬界之中,每一個時代的變遷都蘊含著無儘的智慧與教訓。
火耗歸公與養廉銀製度,隻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縮影。
而人們所能做的,就是從中汲取養分,為未來的道路指引。
大清曆代帝王也是紛紛佩服道
“聖明,火耗歸公與養廉銀之策,實乃解決地方財政困局、促進官員廉潔自律之良策。我等後世子孫,當以此為鑒,勤政愛民,不負先皇之期望。”嘉慶帝首先發聲,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先祖雍正帝的敬仰與對國家未來的責任感。
“雍正朝之改革,不僅緩解了民間疾苦,更為我大清帝國打下了堅實的財政基礎。我等作為後輩,應當時刻銘記這段曆史,持續推動政治清明,經濟繁榮。”道光帝緊隨其後,他的聲音雖略顯疲憊,但那份對國家的深情與擔當卻絲毫未減。
“祖列宗之智慧與膽識,實為我大清之幸。火耗歸公與養廉銀製度,不僅解決了當時的財政危機,更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治理經驗。朕定當遵循祖訓,勤勉治國,讓大清帝國更加繁榮昌盛。”鹹豐帝接過話茬,他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隨著大清曆代帝王的紛紛表態,天幕下的氣氛變得愈發莊重。
他們雖然身處不同的時代,麵對著不同的挑戰,但那份對國家的熱愛與對先祖的敬仰卻是相通的。
天幕上播放著貪官汙吏如何侵吞百姓稅款。
朱元璋第一個義憤填膺地在帝王聊天群裡大罵道
朕觀此幕,實乃痛心疾首!想我大明開國之初,便立下‘貪汙六十兩以上,剝皮實草’之嚴律,意在震懾貪腐,保民之根本。未料後世竟有此等敗類,借火耗之名,行中飽私囊之實,真乃國之大蠹,民之禍害!”
朱元璋猛地一拍龍椅,對著大殿下麵跪著的群臣嫉惡如仇地訓斥道
“爾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現在咱大明開了國,你們是不是都想著準備享福啊!”
朱元璋的聲音擲地有聲。
嚇得文武百官皆是一哆嗦。
“陛下!我們萬萬不敢啊!”
“上位!咱們淮西兄弟還是明事理的,一定不會給上位添堵的!”
“是啊!咱們都是跟著上位刀山火海裡殺出來的,吃飽喝足就行了,怎麼還敢貪汙啊!”
“陛下!藍玉說得對啊!大明是我家,咱們大臣們總不能偷自家東西吧?”
朱元璋看著附和的眾人不屑冷笑。
“對!大明是你們的家,偷自家東西怎麼能叫偷呢!咱說得對不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朱元璋一聲暴喝,群臣惶恐,紛紛叩首,聲音此起彼伏,大殿內回蕩著一片惶恐與忠誠交織的誓言。
朱元璋的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每一個人,語氣雖嚴厲卻飽含期望
“俗話說得好,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家賊難防,偷斷屋梁!”
“不敢?朕看有些人心裡怕是已經生了蛀蟲!火耗之弊,非一日之寒,但朕決不允許它繼續侵蝕我大明江山,禍害百姓!”
他緩緩站起身,背負雙手,在龍椅前踱步,沉聲道
“即日起,朕要親自督辦,徹查全國火耗征收情況,凡有私自加征、中飽私囊者,一律嚴懲不貸!同時,增設監察機構,加強地方財政審計,確保每一兩銀子都能用在實處,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