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內頓時一片哄笑,連平時不苟言笑的帝王們也忍不住被這突如其來的詼諧逗樂。
李世民笑言道“曹公真乃風趣之人,不過,朕以為,治國之道非金銀所能衡量,更在於民心所向,製度之善。雍正兄的火耗歸公與養廉銀製度,實乃高瞻遠矚,利國利民之舉,其價值遠非六千萬白銀可比。”
武則天點頭讚同“正是如此,曆史長河中,無數先賢以智慧與勇氣書寫著反腐興國的篇章。雍正帝此舉,不僅緩解了財政危機,更在於其背後的深意——重塑官員廉潔之風,增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力,實為高招。”
雍正見狀,謙遜回應“諸位陛下謬讚了,朕當時也是形勢所迫,不得不為。貪腐之害,如蛀蟲蝕木,若不及時根治,必將危及社稷根本。朕所行之事,皆是為了我大清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
曹操收起玩笑之色,正色道“雍正兄言之有理,曹某雖身處亂世,亦深知清廉之重要。隻是時局所限,難以施展拳腳。今日得見諸位高論,實乃受益匪淺。”
此時,群聊中又有新聲加入,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諸位所言,皆是治國良策。朕在位時,也曾嚴刑峻法,以雷霆手段整治貪腐,雖收效顯著,但亦知非長久之計。治貪之本,在於製度與人心,二者缺一不可。”
群聊中,帝王們紛紛表示讚同,繼續深入探討著反腐與治國的種種策略,
從曆史經驗中汲取智慧,為後世留下寶貴的啟示。
天幕之上,畫麵繼續流轉,
不僅展現了古代帝王們的智慧與決心,
也映照出後世對於清廉政治的向往與追求。
在這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曆史的智慧與未來的希望交織在一起,
共同繪製出一幅幅反腐興國的壯麗畫卷。
天幕上也是繼續盤點道
【二、雍正之過失
一文字獄
因為清王朝本就是少數民族統治,加上雍正帝在皇位爭奪的過程中樹立了很多政敵,在雍正帝登上至尊之位後,對威脅他統治的勢力進行清洗,比如八王爺、阿其那、年羹堯、隆科多等等。無論是兄弟還是臣子,無論是八旗權貴還是漢族官員,隻要對皇權存在潛在的威脅,就會被雍正帝以各種名義處置。】
【而在其中,呂留良曾靜案件的影響最大,自此文學獄大興。在呂留良曾靜案件之後,雍正嚴密監督廣大民眾的民族思想,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思想。而且一些彆有用心的人會專門挑彆人文章詩歌裡的紕漏,來牽強附會的斷章取義,誣陷他人,以此來漫天要價或排除異己,這導致了大量的聳人聽聞的“文字獄”。
大興文字獄是清朝統治最黑暗的一部分,它從開始到結束,曆時近百年,特彆是雍正乾隆時期,很多無辜的人遭到迫害,受到極其慘重的懲處,這在華夏曆史上是最黑暗最無道的一幕。】
【“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令”。雍正帝為人猜忌,終其一朝文字獄竟有二十餘起,密度僅次於乾隆帝,而且多為大案重案。】
【有人作詩帶了一個明字,便被滿門抄斬!】
聞言,帝王群炸鍋了!
朱元璋“艸!真t黑暗啊!”
秦始皇“混賬啊!雍正老賊!把紅包還朕!”
秦始皇的怒言仿佛穿越時空的雷鳴,
震得在場諸帝心神俱顫,
即便是以威嚴著稱的帝王們,此刻也不免麵露驚色。
朱元璋更是憤慨難平,他站起身,寬大的龍袍隨著動作翻湧,
眼中閃爍著對那段殘酷曆史的深切痛恨。
“哼,這雍正,倒是比朕還狠辣幾分!朕雖重法,卻也知過猶不及,豈會如此濫殺無辜,泯滅人性!”
朱元璋的話語中滿是不屑與憤慨,仿佛要將那份積壓在心底的不平之氣一吐為快。
李世民輕輕搖頭,麵容凝重“帝王之道,在於仁政與法治並行,過剛易折,過柔則弱。雍正此舉,實乃短視之政,遺禍無窮。”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治國之道的深刻見解,以及對雍正政策的不認同。
康熙帝,作為清朝的另一位傑出君主,此刻卻顯得尤為沉默。
他深知自己子孫的所作所為,心中五味雜陳。半晌,他緩緩開口
“朕在位時,雖也有嚴苛之時,但從未濫興文字獄,以至於民心背離。此事,確是雍正之過,朕難辭其咎。”
此言一出,殿內氣氛更顯沉重。
眾帝皆知,康熙此言,既是對雍正的責備,也是對自己未能妥善教育子孫的自責。
這時,武則天輕啟朱唇,聲音中帶著幾分冷峻與智慧
“文字本為教化之工具,卻淪為殺戮之利器,實乃文明之殤。然,曆史長河滾滾向前,吾輩當以此為鑒,警醒後世,勿使悲劇重演。”
她的話音剛落,便得到了眾帝的共鳴。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秦始皇見狀,怒氣稍解,但仍是憤憤不平
“朕雖不認同雍正之政,但紅包之事,乃吾等私下之約,他既違約,便應受罰!”言罷,他似是想起了什麼,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諸位,不如我們聯手,給這雍正老賊一個教訓,如何?”
此言一出,帝王群中頓時響起一陣哄笑。
雖然他們身處不同的時代,但此刻卻因共同的目標而團結一致,誓要給那遠在清朝的雍正帝一個難忘的“教訓”。
於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紅包大戰”悄然拉開序幕,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那位在曆史上以殘暴著稱的雍正帝,以及他那令人發指的文字獄政策……
天幕上也是接著盤點道
【二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是清王朝限製和禁止與國外運輸貿易,嚴格限製與國外經濟、文化、科學、製度等方麵的交流。
這項政策雖然是是清王朝封建政府實行的防禦性自衛政策,但是也是典型的孤立主義政策,這項政策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的結束。
“閉關鎖國”製度是基於自給自足的自然傳統小農經濟社會,不需與外界接觸,自成一套經濟體係。
雍正帝為了隔離漢族與外部世界的聯係,防止漢族得到國外的勢力的支持進行反清,拒絕了所有國外的東西,導致清王朝的皇帝驕傲自滿,也使得清王朝高層對世界形勢一無所知。
清王朝特彆擔心中國會受到國外的影響,受到國外的侵略,擔心中國人的反清勢力將與國外勢力相互勾結。
明朝是“禁海”,但不“鎖國”,依然與國外有很多聯係,但是清王朝鑒於鄭成功的前車之鑒,對海上貿易實行嚴格執行禁令。
限製船舶的技術,限製國內產品出口,實行對外國貿易的限製,將通商港口之局限於廣州一地,還限製外國商人和中國的商人進行長時間的接觸。
導致盲目狂妄的誇大華夏在世界上的地位,感覺自己就是“天朝上國,而清王朝的統治者除了康熙之外,拒不接受國外不一樣的文化和技術(即所謂的奇技淫巧)。
閉關鎖國嚴重阻礙工業和商業的正常發展,造成了自然小農經濟得不到充分發展,加上清王朝的抑商政策太多太繁,嚴重破壞了經濟自身的發展規律,阻礙社會進一步發展。】
【對於雍正帝的總結如下】
【關於雍正皇帝,不同時間、不同的人對他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有人咒罵他,有人讚美他,有人說他是性情中人,也有人說他刻薄寡恩,但是不管怎麼說,雍正帝的確為清王朝的延續做出了重大貢獻。
以一個傳統文化評價標準,雍正帝在中國古代的帝王群體之中絕對是前列。雍正帝是一位非常勤勉有才乾的皇帝。他在位的十三年之中,每天隻是睡四五個小時而已。一年就隻有萬壽節這一天才會休息。十多年間,他的朱批批語高達一千多萬字。】
【在雍正帝的統治下,對內沒有出現權臣大貪如和珅、穆彰阿之流,對外作戰節節勝利,國家上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水旱災害,也沒有發生民不聊生的淒慘景象。國家財政收入不斷增長,國家人口不斷增長。這是雍正的功績
但是,雍正帝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刻薄寡恩、冷酷無情。雍正帝的功臣也少有善終者,年羹堯、隆科多等都死於非命。雍正帝對待政敵是無比無情的。與他爭奪大位的八王爺胤禩、九王爺胤禟等人都被搞死,而且雍正帝大興文字獄,錢名世案、呂留良曾靜案等等,都是極其血腥。
總的來說,雍正帝所建立的規章製度,加強了中央集權,確保了皇帝的無上權威,使得華夏進一步陷入專製獨裁的泥沼中,導致社會、文化進一步僵化,文化的活力進一步喪失,為後來的全麵落後埋下了伏筆。
清朝閉關鎖國,眼界狹窄,無能對抗的情況下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到最後滅亡。曆史無法重演但絕對是銘記於心的教訓。是的,一個國家必須勇於且善於擁抱變化,隨時謙卑,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強大。世界本為一個整體,相互關聯和影響,強行關門不理最後導致落後不前,信息蔽塞,孰輕孰重可想而知。】
天幕上說罷。
諸天萬界全都沉默了。
所有人都沒想到一個人、一個帝王竟然會如此複雜。
此刻,天上的各路神仙也是紛紛評論道
太上老君輕撫長須,目光深邃“世間萬物,皆有兩麵。雍正帝之治,勤政愛民,固有其功;然其嚴苛寡恩,亦難掩其過。閉關鎖國,更是自絕於世界之林,此乃大不幸也。”
觀音菩薩慈悲為懷,輕聲道“帝王之心,深似海。雍正帝雖有過,但其勤勉治國,亦屬難得。願世人皆能以史為鑒,明辨是非,共謀發展。”
孫悟空在一旁撓了撓頭,笑道“嘿,俺老孫隻知打妖怪,這治國之道嘛,倒是聽不太懂。不過,那閉關鎖國聽起來就不對勁,俺覺得吧,還是得打開門,看看外麵的世界才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豬八戒則是一臉憨笑,附和道“猴哥說得對,俺老豬也覺得,整天關著門,哪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是得出去溜達溜達,長長見識。”
嫦娥仙子則是輕聲細語,仿佛怕驚擾了這份沉思“雍正帝之治,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但閉關鎖國之策,確為誤國之舉。願後世帝王,皆能以此為鑒,開放包容,方能國富民強。”
孫悟空見狀,更是按捺不住,他猛地一拍大腿,笑道“諸位說得在理!俺老孫雖不懂那些彎彎繞繞的治國方略,但俺知道,這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變化。閉關鎖國,豈不是自己把自己關進了籠子裡?咱們得活學活用,與時俱進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