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便是在這天幕之下,我也要讓世人看到我的存在,看到我的努力與付出!”
王莽心中暗誓,他開始思考如何利用這天幕的契機,為自己正名,甚至重新規劃自己的曆史地位。
就在這時,天幕上突然光芒一閃,似乎感應到了王莽的強烈情緒,竟然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
【特彆提示鑒於王莽對曆史進程的深遠影響及其獨特的改革精神,天幕特彆增設“曆史改革家”榜單,王莽位列榜首,以表彰其對後世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深遠貢獻。】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讓王莽愣住了,他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望著天幕。
片刻之後,他的臉上露出了狂喜之色,仿佛所有的不甘與憤怒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哈哈,看來天不亡我王莽!我雖未能成為千古一帝,但在這曆史改革家的榜單上,我卻是無人能及!”
王莽放聲大笑,聲音中充滿了得意與自豪。
王莽的笑聲回蕩在空曠的宮殿之中,每一聲都似乎在宣告著他內心的重生與解放。
他緩緩站起身,目光如炬,穿透了時空的壁壘,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被後世誤解與曲解的改革舉措,正在天幕的照耀下逐漸顯現出其真正的價值與光輝。
“世人皆道我篡漢自立,卻不知我之心係蒼生,誌在變革。我所行之法,雖有激進之處,卻皆是出於對國家未來的深思熟慮。”
王莽自言自語,聲音中帶著幾分無奈與堅定,“今日,天幕為證,我將不再被曆史的塵埃所掩埋,我要讓後世之人知曉,我王莽,不僅是權力的爭奪者,更是敢於破局、勇於創新的改革先驅。”
他開始在心中默默規劃,如何利用這“曆史改革家”的身份,將自己的理念與思想傳承下去,影響更多的人。
他想到可以著書立說,詳細闡述自己的改革理念與治國方略,讓後世學者能夠深入研究,理解其背後的深意與苦衷。
同時,他也希望通過教育,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思維和改革精神的人才,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王莽還決定開放自己的藏書樓,將珍藏的典籍與古籍公之於眾,鼓勵學者們相互探討,共同進步。
他相信,知識的傳播與碰撞,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莽的名字逐漸在民間和學術界傳開,他的改革思想也開始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雖然曆史上對他的評價依然複雜多麵,但“曆史改革家”的稱號無疑為他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也讓人們開始以更加全麵和客觀的角度去審視這位曾經的帝王與改革者。
而王莽,則在天幕的見證下,繼續著他未竟的事業,以另一種方式,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曆史篇章。
天幕上此刻也是繼續盤點道
【一身世
劉秀是西漢王朝一位沒落的皇室成員,他的五世祖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六子、長沙王劉發。而漢景帝則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也就是說,劉秀是漢高祖的九世孫。
要想探究劉秀與西漢王朝皇室的關係,就要追溯到漢景帝時期的一個傳說。
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程姬的寵妃,程姬有一個名叫唐兒的侍女。
有一次,漢景帝召程姬前來侍寢,但是程姬因為月事而不能侍寢。
於是,她將侍女唐兒打扮了一下,讓唐兒代替她侍寢。
唐兒被漢景帝臨幸了以後,就有了身孕,十個月後就生下了漢景帝的第六個兒子劉發。
劉發的母親唐兒不僅出身低微,也得不到漢景帝的寵愛。
因此,劉發並不受漢景帝的寵愛。公元前155年,漢景帝冊封劉發為長沙王。
但是,由於母親唐兒出身低微且不得寵的原因,劉發的封地不僅很小,而且十分貧瘠。直到後來劉發向漢景帝“哭窮”。
漢景帝才於公元前142年下令將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增加為劉發的封地。至此,奠定了劉發一脈的根基。】
【劉發一共有十六個兒子,雖然,長沙王的爵位由長子劉庸繼承。
但是,由於漢武帝推行“推恩令”,因此,劉發的其他兒子也都能夠擁有自己的爵位和封地。其中,他的第十三子劉買被封為舂陵侯,封在舂陵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