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聊天群裡,
消息如潮水般洶湧,
每位帝王都被這段突如其來的曆史疑雲深深吸引,
紛紛發表著自己的猜測與感慨。
漢武帝劉徹“哼,兄弟鬩牆,自古有之,但如趙光義這般,竟敢對兄長下手,實屬罕見!若真有其事,朕定要他嘗嘗‘推恩令’的厲害!”
唐太宗李世民“唉,皇家無親情,此言非虛。然,趙光義若真因權欲蒙蔽了雙眼,做出這等忤逆之事,實屬不智。朕雖也曾曆經玄武門之變,但深知兄弟相殘,最終隻會傷及根本。”
康熙帝玄燁“諸位先祖所言極是,帝王家事,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趙匡胤若真遭趙光義所害,實乃大宋之不幸。但朕觀曆史長河,此類事件多因權力分配不均而起,故而加強皇權集中,培養繼承人,實為防患未然之道。”
武則天“哼,男兒家事,爾等爭來鬥去,何曾想過這天下蒼生?若真為君者,當以民為本,而非沉迷於權術之爭。趙匡胤若真有未了之願,也應是希望大宋昌盛,百姓安樂。”
朱元璋“武則天所言極是,朕雖起於草莽,但深知民心向背決定江山社稷。趙匡胤若真有遺憾,必是未能親眼見大宋盛世。至於趙光義之事,真相如何,尚需曆史評判。但朕以為,帝王應有容人之量,亦需防身立命之術。”
群內一時之間,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的帝王對趙光義的行為表示憤慨,有的則反思權力鬥爭的殘酷,更有帝王從國家大局出發,探討如何避免此類悲劇重演。
而秦始皇的一句“這趙光義不會給老趙噶了吧!”更是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整個群內的氛圍達到了高潮。
每位帝王都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親自參與到了這場曆史謎案之中。
最終,還是秦始皇率先打破了沉默“罷了罷了,曆史已成定局,我等再如何議論,也改變不了什麼。但朕希望,後世帝王能以此為鑒,珍惜手足之情,以國家社稷為重,莫讓權欲蒙蔽了雙眼。”
【殿中燭影斧聲,令人疑竇叢生。第二天淩晨,50歲的趙匡胤被發現死在萬歲殿內,其後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關於趙匡胤的離世,史書上一直眾說紛紜,至今仍然是不解之謎。
至於他為什麼會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而不是兒子趙德昭,其中深意就更難去解釋了。】
大宋!
趙匡胤徹底怒了!
“朕艸!這是什麼情況!朕就這麼死的莫名其妙!”
“一定是趙光義這個畜生學李世民弑兄!!!!”
趙匡胤的怒吼在空曠的殿內回蕩,他的身影在燭光下拉長,顯得既孤獨又憤怒。
他無法接受自己竟以一種如此模糊且充滿爭議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更無法接受自己一手創立的大宋江山,可能因兄弟間的權力鬥爭而陷入動蕩。
“朕要查明真相,還自己一個清白,也給大宋一個交代!”趙匡胤緊握雙拳,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
他深知,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改變已發生的曆史,但他可以在這片由意識凝聚而成的空間裡,尋找線索,揭開那段塵封的秘密。
於是,趙匡胤開始在帝王聊天群中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