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王聊天群裡,原本平靜的氛圍被康熙的一聲豪言打破:“朕自登基以來,平定三藩之亂,收複台灣,三次親征噶爾丹,開創康熙盛世,自認為是千古大帝,何人敢與之爭鋒?”
此言一出,群裡瞬間炸開了鍋。朱棣作為明朝的永樂大帝,自然不甘示弱,他冷笑一聲,反駁道:“康熙小兒,你雖有功績,但比起朕來,還是相差甚遠。朕遷都北京,五次親征蒙古,編纂《永樂大典》,開通運河,哪一樣不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你自稱千古大帝,問過朕手中的長劍了嗎?”
康熙聞言,臉色微變,但隨即恢複平靜,他反駁道:“永樂帝,你雖有功績,但遷都北京耗費民力,五次親征蒙古更是勞民傷財。而你編纂的《永樂大典》雖為巨著,但其中內容龐雜,多有謬誤。朕開創的康熙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國力強盛,豈是你所能比的?”
朱棣聞言大怒,他拍案而起,怒喝道:“康熙小兒,你休要血口噴人!朕遷都北京,是為了鞏固邊防,五次親征蒙古更是為了消除邊患,保我大明江山永固。你所謂的康熙盛世,不過是虛假的繁榮罷了。朕的功績,豈容你如此詆毀?”
此時,群裡的其他帝王也紛紛出來煽風點火。秦始皇嬴政首先發言:“兩位大帝都是一代英主,各有千秋。但朕以為,真正的千古大帝,應該是開創一代偉業,讓後世子孫敬仰之人。兩位大帝,你們覺得呢?”
漢武帝劉徹也附和道:“秦始皇所言極是。朕在位期間,開疆拓土,威震四海,讓大漢的威名傳遍天下。兩位大帝,你們可有此等功績?”
唐太宗李世民則相對冷靜一些,他說道:“兩位大帝都是一時之選,但評判一個帝王的好壞,不能僅僅看功績。還要看他的治國理念、用人之道以及對百姓的關愛。朕在位期間,實行貞觀之治,讓百姓安居樂業,難道朕就不能稱為千古大帝嗎?”
康熙見狀,心中暗自得意。他以為這些帝王都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於是更加囂張地說道:“諸位大帝所言極是。但朕以為,真正的千古大帝,除了要有功績之外,還要有包容天下的胸懷。朕在位期間,平定叛亂、收複失地、開創盛世,哪一樣不是為了天下蒼生?而永樂帝你,雖然也有功績,但你的手段過於殘忍,對百姓的關愛也不夠。你如何能與朕相比?”
朱棣聞言,氣得渾身發抖。他怒喝道:“康熙小兒,你休要得意忘形!朕的手段雖然嚴厲,但都是為了鞏固江山社稷。你所謂的包容天下,不過是虛偽的仁義罷了。朕的功績和胸懷,豈容你如此詆毀?”
此時,明太祖朱元璋也忍不住發言了。他說道:“兩位孫子,你們都是朕的子孫,都是一代英主。但評判一個帝王的好壞,不能僅僅看功績和胸懷。還要看他的治國能力和對後世的貢獻。朕在位期間,廢除丞相製度、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屯田製等改革措施,為大明江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你們兩位,可有此等治國能力?”
康熙聞言,臉色微變。他沒想到朱元璋會站出來支持朱棣,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很快恢複平靜,反駁道:“明太祖所言差矣。治國能力固然重要,但開創盛世才是帝王的首要任務。朕在位期間開創的康熙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國力強盛,豈是爾等所能比的?”
朱棣也趁機反擊道:“康熙小兒,你休要自吹自擂!你所謂的康熙盛世,不過是虛假的繁榮罷了。朕在位期間實行的永樂大典、開通運河等措施,才是真正利國利民的大事。你如何能與朕相比?”
就在雙方爭得不可開交之際,群裡的其他帝王也開始紛紛發言。有的支持康熙、有的支持朱棣,還有的則保持中立態度。整個聊天群瞬間變得熱鬨非凡。
宋太祖趙匡胤說道:“兩位大帝都是一代英主,各有千秋。但朕以為,評判一個帝王的好壞,不能僅僅看功績和胸懷以及治國能力。還要看他的個人品質和道德修養。朕在位期間實行杯酒釋兵權等措施,避免了武將專權的現象發生。兩位大帝,你們可有此等品質?”
成吉思汗鐵木真則豪邁地說道:“朕在位期間開疆拓土、威震四海!讓蒙古的威名傳遍天下!兩位大帝,你們可有此等豪情壯誌?”
清聖祖康熙見狀,心中更加得意。他以為這些帝王都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於是更加囂張地說道:“諸位大帝所言極是!但朕以為真正的千古大帝除了要有功績、胸懷、治國能力、個人品質和道德修養之外!還要有征服天下的霸氣!朕在位期間三次親征噶爾丹、平定叛亂、收複台灣!哪一樣不是為了征服天下?而永樂帝你雖然也有功績但你的霸氣卻遠遠不如朕!”
朱棣聞言氣得臉色鐵青,他怒喝道:“康熙小兒!你休要得意忘形!朕的霸氣豈容你如此詆毀!朕在位期間五次親征蒙古!每一次都是身先士卒!朕的霸氣和勇猛豈是你所能比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