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午。
周春明接到一個陌生電話。
對方自稱是市商務局的副局長,叫做是黎茂山。
“周春明同誌,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黎茂山說道,“你提交的建廠申請,經過上級部門的研究討論,原則上已經同意了。”
“市裡對此事非常重視,鄒書記指示,由我來與你對接。”
“落實建廠的一些細節。”
“幫助民營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同意了?
周春明先是怔了怔,隨即露出笑容。
原先這件事情,就很不容易。
他自己都做了兩三套方案,以防申請被駁回。
兄弟省份那位瓜子大王,麾下的產業,也有一定規模了,但也並未建廠。
不出意外的話,他將是八零年代,第一個開私營工廠的企業家。
估計夏中天沒少幫忙。
效率非常的高。
“黎局長你好,”周春明趕緊說道,“上頭是怎麼說的,方便透露一下嗎?”
黎茂山沒有猶豫,立即答道:“告訴你也無妨,上頭還真的提出了幾項要求。”
“首先,廠址定在咱們市裡的郊區,土地由你向市裡打報告租賃。”
“其次,廠子招攬的員工,名額請務必控製在一百人以下。”
“還有,員工應該以返城知青為主,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薪酬福利方麵,必須得到應有的保障。”
考慮了一下,周春明點頭答應:“問題不大,我看行。”
生產牛仔褲會造成一定的汙染,所以建在市區並不妥。
周春明前世參觀過某地的牛仔褲產業園,對這方麵有所了解,國外也有媒體報道過,說是製作一噸的牛仔產品,會汙染兩百噸的水。
還有其他一些問題。
所以他對廠址放在郊區,沒有任何異議。
實際上,到了九零年代以後,本市的城區不斷的擴展,城區範圍擴大了數倍之多。原先顯得偏僻的郊區,也變成了人煙稠密的鬨市,地價也跟著不停的往上翻。
地盤可以先租著,時機合適了,再購買下來。
甚至,以後還可以開發成樓盤,或者是改造成大型購物廣場。
至於員工人數控製在一百人以下,其實也是對周春明的保護。
否則的話,容易引來爭議。
等到廠子效益起來了,屆時政策也會變得寬鬆,可以再從容的進行擴張,招一千人,兩千人那都不困難。
至於幫助廣大返城知青就業,周春明也一直在這麼做。
他對於知青這個群體,向來抱有善意,願意儘可能的提供幫助。
電話溝通過後。
下午兩點半。
周春明和三姐周春香來到市裡,見到了黎茂山本人,這是一位相貌和善的中年人,總是笑容滿麵。
雙方來到會議室,繼續商量建廠的事項。
聊了很長時間。
終於敲定了廠址。
就在城南的石牯塘村,這裡有一片荒地,地勢還是比較平坦。
哪怕建十幾棟廠房,外加一片家屬區,也綽綽有餘。
至於租金方麵,也是按照當下的行情,比承包荒山稍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