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電子表生產線這件事,那是勢在必行。
周春明敲定這件事情,足足用了兩天時間。
事實上,來香江之前,他已經通過黎茂山,跟市裡領導溝通過,在石牯塘產業園,新租了一塊場地,用於建設新的廠房。
按照前期的規劃,隻要過了陰雨綿綿的季節,就會立即動工興建。
通過這次實地考察,夏曉雨和文靜他們,也曉得了電子表的具體成本。
在香江本地的零售價格,也就五塊錢一隻。
真實的成本,那是相當的低。
這部分成本,很大一部分,其實是工資支出,另外的大頭,就是房租水電這些。
倘若能進行產業轉移,把相應的零配件,通過物流運輸回嶺南省,在本地進行組裝,成本隻會大幅下降。
畢竟,在香江這邊,哪怕請個最普通的工人,月薪也得兩千三四百塊,否則人家根本不乾。
了解到這個情況,夏曉雨和文靜他們,也完全清楚,為何香江本地的企業主,都在紛紛把廠子遷往珠三角。
倘若經過了這一番折騰,按照周春明的說法,以後的香江將會以金融業和服務業為主,輕工業將退出主導地位。
“春明,你估計咱們的新電子表廠,將會在何時正式投產?”文靜問道。
周春明略微琢磨,答道:“七月左右吧,到時候再看看,老廠子這邊,在今年聖延節之前,都還會繼續開工的。”
文靜哦了一聲。
這個速度算是相當快了。
主要在於,新廠子僅僅隻做組裝,功能比較單一。
隻要電子元件、電池、表帶等配備齊全,再改造一下生產環境,那就沒問題。
在此之前,還要完成新員工的培訓。
“招多少人合適?”馮麗娟也來了興趣。
周春明答道:“暫定是五百人,其中四百人是外包性質,不算廠裡的正式職工,這樣市裡也無話可說。”
“讓他們先乾著,等到條件成熟,政策放寬鬆了,再分批讓外包工轉正。”
“咱們電子表廠,實施的是同工同酬,計件工資,同樣是多勞者多得。”
“明白了!”馮麗娟點了點頭。
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周春明的辦法,還是相對比較靈活機動的。
實際上,“公牛”和“南郊”兩個製衣廠,目前也在推行這個做法,極大的提高了日產量。
眾人又在廠裡待了一陣子,這才在工業區裡轉悠,拜訪相關的廠家。
在這期間,周春明也得到了一則消息。
電子表廠的前任老板黃福春,目前已經破產跑路,年前已經失聯了。
黃福春欠義爺那邊的賭債,之前可遠遠不止三百萬那麼一點。
哪怕變賣了工廠,也仍舊欠了一屁股債。
對於賭狗,周春明從來就不會同情。
咎由自取而已。
隨後,周春明又帶著人,去了荃灣那邊。
這裡也是一片密集的工業區。
甚至,有一家半導體收音機廠子,正在打包對外出售。
這家廠子的老板,則是因為不看好香江的前景,選擇移民到楓葉國,所以打算找個有緣人出售。
價錢也不算太貴,要價五百多萬。
周春明經過一番考慮,還是沒有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