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都滯留了一個禮拜,周春明返回嶺南。
馮應彬也趁著這個機會,跟他一起回到了原先的插隊地,來了個故地重遊。
看到如今鄉村裡的變化,馮應彬也頗為感歎。
他離開還不足十年,原先的河集公社這裡,已經聳立起不少小洋樓,很多人都富裕了起來,鄉村道路幾乎都用水泥硬化,摩托車已經是司空見慣,私家車也很常見了。
如今的河集公社,跟馮應彬從前插隊時候,那副窮困潦倒的麵貌,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變化太大了!這一切都是拜春明兄弟所賜啊!”馮應彬左看看,右看看,不由得嘖嘖感歎。
“彆這麼說,”周春明嗬嗬一笑,“咱們也就是趕上了好政策,成了先富起來的那批人。”
“先富帶動後富,這是應該的。”
馮應彬點頭。
他非常清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整個新圩鎮,有太多的鄉親,就是受到了周春明的示範帶頭作用激勵,也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甚至,不少鄉親都在“新天地”相關的廠子和部門上班,收入相當可觀,也直接促進了家鄉的一係列變化。
在河集公社待了幾年,馮應彬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當然是有感情的。
看到第二故鄉越來越好,大家都過上了富裕日子,他也是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
“走吧,去我大哥的茶場坐一坐,”周春明說道,“那裡環境清幽,空氣好,喝點自家炒的茶,確實舒服。”
“老五和我二舅他們今天也在茶場,都是過來喝茶,吃土雞的。”
“這裡的土雞都是放養在林子裡的,肉質緊實,再用樅樹菌燉一燉,那叫一個鮮。”
“好啊!咱們走!”馮應彬興奮的搓了搓手。
半小時之後。
眾人來到茶場。
茶場建在山腳下,麵積還挺大,裡麵早就蓋起了一座三層小洋樓,院子裡還搞了假山和回廊,完全可以當成度假山莊來看待。
馮應彬抵達的時候,老五周春亮和二舅王衛革,正坐著品茶,聊著生意上的事情。最近百惠超市的項目,有太多的事情要忙碌,千頭萬緒的,實在累人,所以他倆才忙裡偷閒,回來休息一天。
“應彬哥!”周春亮站起來,跟馮應彬擁抱了一下。
“好兄弟!聽說你正在創業,這是要發大財啊!”馮應彬哈哈笑道。
“確實有那麼回事,先坐下來喝茶,咱們慢慢說。”周春亮笑道,“茶是我大哥種的,也是他親手炒的,之前沒怎麼打農藥,喝著絕對放心。”
“好嘞!”馮應彬點頭。
王衛革顯然也認識這位,笑著跟他打招呼。
周春明不緊不慢的,也坐下來泡茶喝。
回到老家的鄉下,坐在這寧靜的茶場裡,遠離城市的喧囂和繁華,感覺時間都變慢了,也令人放下煩惱,內心變得平靜,有一種無欲無求的淡泊。
難怪大哥願意回鄉經營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