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難民第一站藍田縣_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79章 難民第一站藍田縣(1 / 1)

晨曦微露,大唐的都城長安漸漸從沉睡中蘇醒。

長安東門永嘉坊的街道上,負責東門之一的通化門守將趙守正,神色肅穆地帶著一眾手下來到城門下。

站在他身旁的士兵們,個個緊握著兵器,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狀況。

遠處,隨著城內漸漸清晰的官道,隻見一個個臉露菜色的災民緩緩走來。

他們大多數衣衫襤褸,腳步虛浮,眼中滿是疲憊。

從他們凸出的顴骨以及無肉的臉頰,可以看出,他們已經經曆了漫長的饑餓與困苦。

趙守正心中一緊,他對這些災民的艱難處境感同身受。

他立刻朝著自己的手下,點了點頭,沒有一刻的耽誤,將屬於通化門的城門緩緩打開。

士兵們分列兩側,引導著災民有序走出長安城。

通化門人群外,一個二十來歲的少年,推著一輛獨輪車,上麵躺著一位頭發花白的婦人,旁邊還有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

少女正彎著腰,努力幫著青年扶住獨輪車上,防止人群將獨輪車擠翻。

獨輪車上,掛滿了鍋碗瓢盆。

除此之外,還堆滿了被子、衣服等一係列雜亂的生活用品。

“大牛叔我們好不容易逃到長安,真的不留在這了嗎?這裡的富戶這麼多,朝廷還會發放救濟粥糧,隻要熬過這段時間,說不定災情就過去了?”

這位來自關中華州江古村的青年徐根生,推著母親,帶著同村失去父母的少女。

對著旁邊一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陳大牛,滿心迷茫與不舍的說道。

陳大牛與徐根生乃是同村人,此時的他,也推著一駕獨輪車,車上也是他們全家的家當。

在他的背上,還有一個差不多四五歲的小男孩。

隻不過,因為天氣尚早,又在父親堅實的背上,小男孩此時還在沉浸在睡夢中。

陳大牛的妻子背著一個大背簍,裡麵裝滿了一些舊衣物。她麵容疲憊但眼神堅定,攙扶著一位老太太。

在他們的前麵還有一位拄著一根竹子拐杖的老爺子。

老爺子看起來身體健壯,健步如飛的走在最前麵。

陳大牛為人忠厚老實且有幾分力氣,一路上對徐根生一家多有照顧。

聽了徐根生的話,他麵色凝重地搖了搖頭道。

“根生啊,長安雖有富戶偶爾施舍,但一大家子根本難以為繼。雖說1朝廷也有救濟,可這災民越來越多,救濟糧恐怕也難以長久供應。”

“哎”

說到這裡,陳大牛長長的歎了一口氣,這才接著說道。

“再則,雖然我們這些年輕人飽一頓餓一頓,倒也扛得住,可你的母親生病,急需救治,而我這一大家也經不起這般長久的等待。”

“更何況你有沒有發現,救濟的糧食,也越來越少,連粥也開始變稀了很多,都說是太子、魏王救災不濟,浪費了許多糧食,導致這長安城內如今也是人心惶惶,我們留在這裡並非長久之計。”

聽到陳大牛的話,這才想起,自己差點將母親給忘記了,真是不孝

徐跟生看了一眼獨輪車上生病,從而臉色蒼白的母親。

一時間臉上滿是憂慮,他重重的點了點頭道。

“大牛叔,你說得對,可是那燕王李恪靠得住嗎?就連太子殿下都沒有妥善解決這場災荒,燕王又能有多大作為呢?”徐根生看向一旁的陳大牛,滿心疑慮地問道。

聽到,徐根生的話,陳大牛這才想起來,貞觀元年發生大旱、蝗災時,徐根生一大家並沒有跟著他們一起前來長安,而是去太原投奔親戚去了。

隻不過,他家親戚早已搬離了太原。

沒有辦法,他們一大家隻能在太原四處漂泊,靠著打些零工勉強維持生計。

然而,太原的情況也並不樂觀,災情同樣嚴重,無奈之下,徐根生的父親隻能從事一些極為艱苦的體力活,去碼頭上搬運貨物,賺取微薄的收入。

因為從事的勞動太過辛苦,他的父親,沒過多久就因勞成疾,活活累死了。

還不等陳大牛開口回答他的問題,就聽見一旁傳來一道頗為不忿的聲音。

“哼……若是燕王殿下還在長安,這場災荒早就結束了。我們那裡還會像現在這樣,連口像樣的粥都吃不上。

徐根生和陳大牛轉頭看去,隻見一個衣衫破舊但眼神倔強的中年男子站在那裡,滿臉的憤懣。

並且,等到說完這句話之後,中年男子又轉過頭來,臉色不善的看著徐根生,語氣生硬地說道。

“還有小子,我勸你最好對燕王殿下客氣一些,燕王殿下可是救了我一家老少的恩人,我不允許有任何人對他不敬。”中年男子的目光中透露出堅定與維護。

中年男子的話才說完,一旁一個和徐根生差不多的青年,也忍不住義憤填膺的開口道。

“就是,在上一次旱災中我們一家幾乎餓死。是燕王殿下及時伸出援手,不僅送來糧食衣物,還安排人給我們看病治療。若不是燕王殿下,我一家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你若再敢對他不敬,小心我揍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我本是鹹魚,來救世了【無限流】 星域凡界 零點四秒 鄉下來的惡毒真千金,創飛全豪門 視頻多彩:給古人看紅色震撼 文娛直播:我隻是網紅而已 四合院:取妻何雨水,秦淮如哭了 全家護養妹,我高嫁東宮他們急了 分手後,我做臨時工讓你高攀不起 焚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