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倒也不多,也就三千騎。”
麵對急忙趕來的馬周,李恪臉上很快就恢複了從容。
隨手將斥候的報告遞給馬周:\"不過後麵跟著他們所在的部落,看起來有些聲勢浩大。\"
馬周接過簡單的軍報,眉頭也下意識皺了起來。
顯然,他也考慮到了突厥部落全民皆兵的特性。
隨即壓低聲音道:\"殿下,這兩萬部眾中,能上馬作戰的至少還有三四千人...\"
“我軍裝備精良不假。”
說話間,馬周彎腰拾起塊碎石,在一旁的雪地上劃出蜿蜒的線條,冰屑迸濺間,勾勒出雙方以及後續部落的輪廓。
“但以寡敵眾,正麵相抗終究落了下策。”
馬周這番一經說完,李恪等一行幾人再次陷入沉默。
但好不容易才遇到的第一支突厥部落,就這麼放走實在可惜。
要知道,這時候離著天氣回暖,青草發芽還有段時日。
草原上積雪未消,一般的突厥部落,在這個時候是根本不可能出來瞎溜達。
這也就是李恪他們運氣好,正巧撞上準備投誠的九部。
若不是開春在即,他們這些部落存糧將儘,為了尋一條活路,這些突厥人也不會冒險南下。
在平時,地廣人稀的草原上,若是沒有熟悉草原的向導。
李恪他們就算是在草原轉上三天,能不能見到一個人影都很難說。
這也是李恪有些糾結的原因所在。
麵對這一次的征召,想著先下手為強,以李靖三千騎兵突襲突厥王庭的經典戰例為鑒,李恪特意將唐俊悟、單成天、辛撩兒三位心腹抽調到這次的行動中。
聽到馬周的分析,唐俊悟摩挲著腰間的唐刀,刀鞘上的鎏金紋路在雪光下忽明忽暗。
“殿下,馬長史,末將以為,與其這般猜測,不如先行試探一下這支突厥騎兵和部落的虛實。讓唐某帶一千燕王衛前去試探一番。”
說話間,他走到馬周在雪地上畫的簡易地形圖旁,用帶鞘的劍尖,指著突厥騎兵所在的位置道。
\"殿下你看,他們的所有騎兵,全都位於部落的正前方,與後麵部落的距離相約百丈。”
唐俊悟眼中寒光一閃,\"末將帶領這一千名弟兄,先行試探其虛實。若是他們戰力強悍,末將就...”
說著,唐俊悟的劍尖劃過一道弧線,由突厥騎兵劃到突厥部落所在的側翼位置。
“虛晃一槍,直取他們的部落,突厥人見到部眾受到進攻,必定會陣腳大亂,我也能輕鬆脫離。”
“可若是他們戰力羸弱。”唐俊悟的劍尖重重頓在雪地上,濺起的冰碴四散迸射。
“隻要等到我撕開一道口子,殿下率領剩下的兩千燕王衛,來個前後夾擊,必能將這股突厥勢力一舉拿下!”
聽到唐俊悟的策略,單成天皺眉道。
\"此計雖妙,但風險太大。若突厥人早有防備...\"
\"成天兄多慮了,根據斥候來報,得知到我們的消息後,突厥人快速圍成了一個圓形防禦陣型,雖然看起來訓練有素,但整個陣型顯得雜亂無章,分明是倉促應戰。\"
唐俊悟握緊刀柄,眼中戰意更盛,\"此時出擊,正是最佳時機!\"
辛撩兒拍案叫絕:\"痛快!末將願隨唐將軍一同前往!\"
說到這,唐俊悟和辛撩兒兩人不約而同的看向,正聚精會神的盯著那副簡陋地圖的李恪。
對於一心想要立取戰功的武將,儘管也想著,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麵對戰場上稍縱即逝的戰機,也確實令人難以按捺。
但他們卻不知道,此次李恪進入草原,最大的目的不是殲滅多少突厥騎兵,收攏多少突厥部族。
而是進攻突厥王庭,拿下劼利可汗,將突厥政權的主要勢力徹底拿下。
不然,就算是收服再多的突厥部族,隻要頡利可汗尚存,突厥遲早會死灰複燃。
馬周雖然還不知道李恪此次的具體計劃,但是作為李恪目前的主要心腹謀士。
他從李恪一路以來的表現來看,已然察覺到了殿下心中藏著一盤更大的棋。
應當是不想在計劃沒有完成之前,損兵折將。
想到這裡,他輕咳一聲,上前一步道。
“殿下,唐將軍之計雖可試探虛實,但我軍後續行動還需謀定而後動,後續的結果,也不好揣測。萬一後麵不止眼前這一支突厥部落,我軍就要陷入圍剿之中。”
說到這,他又拿起地上的石頭,蹲在地上,又畫了兩條線。
一條往西,一條往南。
在往西的那條線的末端,畫上了一個圈,寫上了“定襄道”三個字。
在往南的那條線的末端,則寫上了勾注山,三個大字。
“微臣倒是有個不成熟的建議,一來可以減少我軍傷亡,二來也能賣個人情給定襄道,幫助他們來到北疆到目前為止,未立寸功的尷尬局麵。”
聽到馬周的這句話,唐俊悟、辛撩兒、單成天等三人的臉色,就微微有些不好看。
畢竟,他們身為武將,眼見到手的軍功,要拱手讓人,心中自然不甘。
對於三人的反應,馬周自然收入眼底,但他沒有理會三人,而是接著講道。
“我們清晨於“鷹嘴岩”出發,差不多行走了近六十裡,按照推算,距離代國公李靖將軍所率領的定襄道大軍,也不過兩百多裡路途。”
\"若我們派快馬傳信,請李靖將軍派一支偏師前來接應,屆時我軍隻需稍作牽製,待定襄道大軍一到,便可形成合圍之勢。\"
\"到時候,這些突厥人自然就會成為我們砧板上的魚肉。”
\"而我們,幾乎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拿下這波軍功,當然了,這隻是一半的功勞。\"
李恪聞言,目光在雪地上的簡易地圖上來回掃視,手指輕輕敲擊著刀柄,點了點頭道。
“那第二條計劃,就是召集勾注山上的騎兵,全權吃下這波突厥人。”
“殿下英明。”
馬周眼中閃過讚許,拾起碎石在“勾注山”旁又添了一筆。
“勾注山與雲州城的距離相仿,隻要我們趕在定襄道大軍沒有發現之前,快速解決戰鬥,就能獨占這份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