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則,現在派人回去報信,一來一回,至少要耽擱半個時辰。就算是這麼大的霧,但我們這幾百人的動靜,也不敢保證一點動靜都不發出。”
“萬一被突厥斥候察覺,以定襄城已經駐紮在城外的數萬突厥大軍,頃刻間就能將我們這五百人圍得水泄不通!\"
“到時候,彆說我們插翅難飛,就連殿下他們也會被拖入險境!\"
唐俊悟的聲音陡然轉冷,眼中寒光乍現:\"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這漫天風雪就是最好的掩護,突厥人大多數人都在美夢當中,絕對想不到我們敢發動襲擊!\"
不得不說,唐俊悟跟在李恪後麵,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最起碼在陣前動員,鼓舞人心方麵,已經得到了李恪的真傳。
要知道,當年在勾注山上,李恪孤身一人,靠著一張嘴,可是足足忽悠了數千人,跟著他去打突厥......
其實,就在唐俊悟提及忽倫初入燕王麾下,問忽倫要不要跟著他去定襄城,博一個封侯拜相的前程時。
忽倫就被唐俊悟成功說服了。
呼吸急促的他,眼中燃起了熊熊地野心之火。
而一旁的唐俊悟還擔心說服力不夠,又將局勢利弊細細剖析了一篇。
要不是,忽倫覺得貿然打斷唐俊悟的發言太過失禮,他早就按捺不住要衝出去了。
見到唐俊悟好不容易停下,他猛地抽出彎刀,刀鋒在風雪中錚鳴。
\"唐將軍,我突厥兒郎從不知"怕"字怎麼寫!今日就讓我用頡利可汗,作為向燕王獻上的投名狀!\"
唐俊悟沒想到忽倫還知道投名狀,聞言仰天長笑起來,笑聲中透著一股決絕。
\"好!忽倫埃斤果然夠膽,今日過後,若是不死,你這個朋友,我唐俊悟交定了。”
說話間,唐俊悟緩緩拔出橫刀,刀鋒在風雪中錚鳴,他信心十足地看了一眼忽倫。
\"放心吧!就算是五百精銳對十萬大軍又如何?當年霍去病八百騎就能橫掃漠北!我們這些人,也定能再立奇功。”
“傳令下去,卸下所有不必要的裝備,所有的乾糧也不要了,隻帶兵刃弓箭!大家隻管殺,記住動靜弄得越大越好!\"
唐俊悟說著,率先解下腰間的水壺和乾糧,他用力扯下披風,任由寒風灌入鎧甲。
\"記住,我們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頡利的金帳!沿途遇到任何突厥人,不必糾纏,直接衝過去!\"
忽倫眼中凶光更盛,他三兩下就卸掉了所有累贅。
\"唐將軍,我熟悉突厥營地,我來開路!讓這群突厥崽子見識見識我們的厲害!\"
“好!”
唐俊悟也沒有耗費時間與忽倫謙讓,直接答應了忽倫的請求。
而聽到唐俊悟的命令,五百鐵騎無聲地抽出兵刃,在濃霧中列成鋒矢陣型。
下一刻,唐俊悟高舉橫刀,刀尖直指定襄城方向:\"弟兄們,隨我殺入敵營,生擒頡利!讓這漫天風雪,見證我們的不世之功!殺...\"
“殺!”
“殺!”
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嘶吼聲從唐俊悟的嘴喊出,
唐俊悟一馬當先衝入了風雪裡,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今日,要麼名垂青史,要麼埋骨黃沙!
喊殺聲驟然撕裂夜空,五百鐵騎如猛虎下山般衝向突厥大營。
距離目標大約三十步時,終於也是有守衛發現了這支突襲部隊。
他語氣不善地用突厥語高聲喝道:\"站住!什麼人!\"
還不等他反應,隻聽見“嗖”的一聲,就被燕王衛用弩箭精準射倒。
\"殺——!\"
唐俊悟一聲令下,五百鐵騎如猛虎下山,一邊縱火,一邊繞過那些營帳,朝著定襄城而去。
......
一時之間,箭矢破空聲、戰馬嘶鳴聲、喊殺聲撕破沉靜的夜空。
\"唐軍來襲!唐軍來襲!\"突厥營地頓時大亂。
飲下無數美酒,又與兩位胡姬纏綿至深夜的頡利可汗,此刻正裹著貂裘在金帳內酣睡。
突然就被一陣推搡倉皇搖醒:\"可汗!唐軍殺來了!\"
\"放屁!\"頡利大怒,\"這等天氣唐軍怎麼可能殺來...\"
等到做起身子的他,聽到一陣若有若無的喊殺聲,他才猛然驚醒,酒意瞬間化作冷汗浸透後背。
“大王怎麼回事?這麼晚了,你還不睡嗎?”
這時候的頡利可汗哪還有心思理會胡姬嬌弱的問詢,他一腳踹開身側美人,抓起榻邊彎刀,靴底重重踩碎滾落的夜光杯。
一個箭步衝出帳外的他,卻隻見到整座王庭都陷入了一片火海,到處都是砍殺聲和哀嚎聲。
看到這樣一副場景,頡利可汗的腦海中,隻有一個想法。
那就是唐軍真的殺來了,若不是傾國之力襲來,王庭外駐紮的數萬大軍,怎麼可能會敗的這麼快?
在頡利這些草原人眼中,中原王朝一直都是窩囊懦弱的形象,從來沒人敢深入草原腹地與他們正麵交鋒。
可今夜這支唐軍,竟敢在風雪之夜直取王庭!
所以,雖然眼前營地內的這支唐軍人數不多。
但在他看來,肯定還有大批主力部隊就在,這支先鋒軍的身後。
\"快!備馬!\"
頡利可汗聲嘶力竭地吼道,聲音都變了調。
此時的他心中隻有一個字,那就是“逃”,逃得越遠越好!
......
若是要是沒有一點擔心,那顯然是欺騙彆人,也是騙自己。
在大雪迷霧中,李恪率領兩千五百的主力部隊,正在艱難前行。
風雪中,他們也在儘一切努力分辨著前方的路徑。
李恪時不時勒住戰馬,側耳細聽風中是否有異樣的聲響。
此時的他,竟然也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焦慮與擔憂。
即焦慮即便自己未卜先知,結果還是陰差陽錯地沒能找正確的進攻方向,白白浪費了這個從李靖手裡“偷”來的突襲戰機。
又擔憂經此一役,不但沒能打敗鏟除突厥,反而放跑了頡利可汗,讓這個心腹大患繼續為禍邊疆。
到時,又有不知道多少大唐邊疆百姓,會因為自己這一時的決策失誤而家破人亡。
一時間,李恪也有些心緒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