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他卻被功名迷住了雙眼,容不下這般等“慢棋”?
眼裡隻盯著北疆那片戰場,以為唯有斬將奪旗才算功勞。
卻忘了長安城中,大唐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牽動著江山的脈絡。
小到市井間一次物價的微調,大到朝堂上一份政令的推行,皆是維係帝國運轉的齒輪。
他身為儲君,守在這齒輪的核心樞紐,穩住每一處咬合,讓整個大唐的機器平穩轉動。
這份功勞,遠比在北疆斬將奪旗更需深謀遠慮,也更見真章。
一心想要洗刷賑災失誤恥辱,想要證明的他,回頭望向輿圖上蜿蜒的驛道,仿佛已看見自己的糧草隊踏過泥濘,抵達幽州的景象。
並且,率領手下的東宮六衛,搶在李恪之前,協助李靖率先擒獲頡利可汗。
在太極殿中,父皇用充滿讚賞的眼神看向他,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麵,稱讚他。
“吾兒有勇有謀,不愧是大唐儲君”。
而滿朝文武,再也沒人敢拿他在賑災時,犯下的過錯,以及李恪的軍功,在他麵前說事。
想到這裡,李承乾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躁動,一把推開擋在身前的貼身力士,大步流星地衝出書房。
冰冷的雨水瞬間浸透了他的衣袍,順著發梢往下淌。
可他渾然不覺,隻覺得每一滴雨都在催促著他前行......
因為時間尚早,整座皇宮還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隻有巡邏禁衛的甲葉摩擦聲,偶爾劃破雨幕的寂靜。
一意孤行的李承乾,打算拚著受到處罰,也要在父皇李世民麵前要一個準話。
卻不知道,與他隔著不過七八裡地的太極殿,燈火通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世民手底下的那群肱骨之臣,此刻也全部聚集在禦書房內,激烈的商議。
原來,就在寅時剛到的時候。
兩道八百裡加急軍報,幾乎不分先後的送到了宮中。
第一道軍報,自然來自征討大總管李靖之手。
畢竟,出征一年。
雖然李靖一直出謀劃策,有意讓突厥的兵力彙集起來,準備來個一網打儘。
但朝中那些大臣不明白他的用意,有不少大臣開始質疑戰事,認為拖延的時間太久,國力經不起如此虛耗。
眼下,李恪突襲定襄,擊敗了突厥主力,俘獲無數,頡利率殘部逃跑。
這等大勝,恰是李靖等待已久的破局之機。
同時,也是讓那些朝中大臣閉嘴的最好證明。
第二道卻是頡利可汗所發:"麵對,李靖等人的圍追堵截,這位幾乎走到末路的梟雄,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軍報上字跡潦草,卻透著一股決絕。
提出願率殘部歸降,舉國內附,以身自入朝。
這時候的李世民也沒有想到,李靖打的是滅國戰。
畢竟,這時候的突厥雖經重創,但其在漠北經營多年,部族根基仍在,軍事實力不容小覷。
完全沒想要一戰便將其連根拔起。
在李世民的盤算裡,能逼突厥稱臣納貢,退回漠北不再南犯,雪了渭水之盟的恥辱,為大唐爭取數十年安穩,就已是難得的戰果。
因此,在接到李靖的戰報,和頡利的求和信的李世民,興奮的連夜召集重臣商議。
到底要不要接受頡利的求和。
喜歡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請大家收藏:()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