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周邊還有十餘萬的朝廷征討大軍。
以李世民的雄才偉略,李恪不相信,他沒有讓人在暗中盯著蕭皇後和楊政道一行人的動向。
不談傳國玉璽乃是皇權象征。
就算是他現在的老子李世民,也絕不會容忍這枚象征“天命”的信物,一直流落在外。
要知道,他現在所用的那枚傳國玉璽,還是找人仿製的贗品。
這事在朝堂高層雖心照不宣,卻始終是李世民心頭的一根刺。
並且,這次領兵六路大軍的將領,幾乎清一色全是大唐的功勳大將。
李靖、李積、柴紹、尉遲敬德、張公瑾、秦叔寶、李道宗、程知節、衛孝傑、薛萬徹、段誌玄...
這些名字,哪個不是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威名赫赫的存在?
李靖平定江南、大破突厥。
李積征戰四方、未嘗敗績。
尉遲敬德、秦叔寶更是玄武門之變的核心力量。
就連柴紹、李道宗這些皇親國戚,也都是能獨當一麵的沙場老將。
他們手中握著重兵,那個人手上不是立下了厚厚一本功績。
隻不過,就算是功績再多,他們估計也不會再介意自己功績簿上,再添一筆不菲的功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並且,還是奪回“傳國玉璽”。
這無疑是隻比滅突厥這個亡國軍功,稍遜一籌的大功績。
或許,在李世民眼中,這個功績比剿滅突厥殘部更甚幾分。
畢竟突厥雖為邊疆大患,卻隻是武力上的威脅。
可傳國玉璽是“天命所歸”的象征,自秦以來便是皇權正統的標誌,它流落在外一日,世人對大唐正統性的質疑便多一分。
尤其是那些前朝舊臣、心懷異心之人,更會借著“玉璽不在唐廷”的由頭興風作浪。
所以,對於李恪來說,傳國玉璽是無論如何也留不住的器物!
因此,在袁天罡提出要替他暗中謀取的時候。
他自然是任由袁天罡大膽施為。
對於袁天罡從燕王府調走了五十名燕王衛,這個他一早就知道,並且就連調令都是他簽的。
在他準備進攻定襄城的時候,就收到了袁天罡發來的飛鷹傳信。
他將扮成潰兵或者馬匪趁機劫取“傳國玉璽”。
隻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截取的“傳國玉璽”沒有看到就算了。
怎麼連蕭皇後和楊正道也沒了蹤影?
他這次特意叫來金鯢和狎魚,也是想看看,以他們現在也算稍微形成體係的錦衣衛。
有沒有查到蕭皇後與楊正道的蛛絲馬跡,或是摸清袁天罡帶著那五十名燕王衛的去向。
畢竟他雖放任袁天罡“劫璽”,卻沒料到對方會連人帶璽一起徹底消失。
若隻是玉璽被帶走,倒還在他的布局之內;可蕭皇後與楊正道這兩個“前朝象征”也跟著失蹤。
這就讓他有些牙疼了......
喜歡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請大家收藏:()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