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年二月初一,風雪皆止、豔陽高照、晴空萬裡。這一天,是英烈堂落成典禮,是己巳戰役烈士入堂儀式,也是己巳戰役有功人員表彰大會。
京營三大營數萬人、各地各部隊代表團數萬人及近百萬大明百姓齊聚京師永定門外的英烈堂廣場。此時的英烈堂廣場僅完成了一期工程,前來觀禮的百姓人數大大超出了廣場的容量。五軍營將士在廣場外每相隔五十步排列一個縱隊,將百姓分割成一個個巨大的方陣,以便於維持秩序。
英烈堂位於永定門外中央官道東側。
主殿坐北朝南,分為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地麵建築高十三丈,加上兩側長廊東西總長七十九丈。樓頂正中矗立著一麵黃底大明日月旗,兩邊分彆佇立著四麵紅底大明日月旗,整體形製莊嚴宏偉、大氣磅礴。
英烈堂廣場南北長一百四十七丈,東西寬八十四丈,靠近主殿的廣場中央佇立著一座高達十二丈的花崗岩石碑,石碑上抒寫著蒼勁有力的八個金箔大字——大明英烈永垂不朽,是為“大明英烈紀念碑”。紀念碑四周豎立著大量一丈高、十丈寬的石碑,此時全部用紅色絲綢遮蓋。石碑兩頭各侍立著一名手持長戟、身板挺得筆直的京營戰士。
此時英烈堂主殿三樓的巨大露台上,最前頭站立的是大明帝後,身後是魏忠賢、田爾耕、駱思恭、孫承宗、徐光啟,後麵站著一圈錦衣衛,錦衣衛後側第一排是大明朱氏的皇親國戚、朝廷各部大員,第二排是各軍主將、各家武勳貴胄,第三排則是各地大員和一些地方上有名望的人物。
朱由校手扶露台邊緣的漢白玉雕欄,望著官道上蓄勢待發的士兵方陣和廣場上等待已久的百萬大明百姓,頓覺一股豪氣油然而生,他回頭對著魏忠賢點頭“開始吧。”
魏忠賢點頭躬身,上前幾步,深吸一口氣,長聲呼道“皇上有旨,儀式開始!”
二樓露台上一隊隊太監和宮女緊接著齊聲長呼“儀式——開始——”
“轟——轟——轟——”五十六響禮炮逐一朝天空炸響,轟鳴震蕩,全場寂靜。
“全軍——前進!”京營方陣正前方的張維賢揚鞭東指,一聲撕心裂肺的怒吼。
“嚓咵、嚓咵、嚓咵……”巨大的京營方陣開始緩緩行動,士兵們以高度統一的節奏大踏步向前,每一步都堅定而有力,仿佛地麵都在微微顫動。
士兵們身著整潔的軍裝,顏色鮮明,金屬部分閃耀著光芒。每一個士兵都昂首挺胸,麵容嚴肅,雙眼炯炯有神,此刻他們的心中充滿了自豪與榮譽感。
方陣最前麵領銜的將領是秦良玉,她一手控製著胯下戰馬緩步前行,一手高持一麵黃底大明日月旗,後麵同樣騎馬的秦翼明、秦拱明、曹文耀三人則手持紅底大明日月旗。
“大明萬歲!大明萬歲!大明萬歲!”
隨著士兵方陣緩緩前進,士兵們齊齊發出三聲震懾人心的高呼,呼聲剛落,官道旁數以千計的樂手琴師同時開始演奏,隨著樂聲,方陣中慢慢傳揚出陣陣激昂悠長的歌聲。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歎惜,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複開疆,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一曲唱罷,將士百姓無不熱淚盈眶。
城樓上,朱由校淚流滿麵,揚手齊天痛呼“招魂——”
“招魂——”
“招魂——”
“招魂——”
數以千計的招魂聲此起彼伏,到最後漸漸演變彙聚成一道整齊的悲呼
“大明英烈,魂歸來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