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人和他幾個同伴,還有燕參領都在裡麵。”
小兵發言謹慎,說話時小心打量著塗校尉的神色,生怕被他察覺出端倪。
燕祿當真已經進去了?
塗坤克頓感不妙“燕祿許是秦瑄的幫手。我們此時還不宜入帳。”
“校尉大可放寬心,那幾名漢人先於燕參領入帳,就算燕參領有心偏幫秦副將,也不敢太過明目張膽,證據一定還在。而且……”
小兵故意把重點放在最後“燕參領隨秦副將回來時我也看到了……我說不上來,但總感覺他們之間氣氛有點微妙,和平常很不一樣。”
小兵的話點到即止,其實當時他雖然隔了一段距離在隱蔽處旁觀,但基本上看到了全過程,因為早就猜到了引路人一行的諜作身份,所以儘管聽不到他們之間對話的具體內容,也大致能猜到秦副將和燕參領是在處理漢人諜作的事宜。
隻不過,燕參領後來沒有按照秦副將的指示就地格殺那群漢人,兩人不知說了些什麼,燕參領就帶著那些漢人匆匆退到了主帥營帳,秦副將並未隨行。
這樣的場麵,就算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那種相隔數米遠也能感知到的劍拔弩張的氛圍太過激烈,從他們的舉止也能看出他們是處於雙方對峙的狀態。
燕參領似乎和秦副將發生了爭執,而且和諜作有關。
一定是引路人中有誰說了什麼,挑起了二人間的矛盾。
但引路人初來乍到,對秦副將、燕參領都知之甚淺,又能掌握什麼隱秘呢?
因為剛和那幾個潛伏在營中的漢人諜作打過交道,所以小兵下意識地想起了自己意外撞見的那樁命案,也就是主帥在營帳內中毒身亡之事。
那幾名漢人推測秦副將是幕後真凶,意欲發動兵變起事,謀奪軍權。
小兵又聯係到燕參領和秦副將之間微妙的轉變,很快得出了一個結論燕參領並不認同秦副將的做法,副將在行事前也沒有和燕參領商議。
換言之,燕參領事先並不知道秦副將的計劃,他不是副將的同謀。看起來,他對副將這般行事頗為反感,還因此和副將產生了巨大分歧。
他帶著引路人一行退到主帥營帳,應該是想威脅牽製副將開展計劃。
放在以往,燕參領和秦副將絕對是同氣連枝的,但今時今日,真的未必。
小兵也是看塗校尉猶豫不決,怕他有所顧忌,才會大膽說出對副將和燕參領二人關係的猜測,想幫他堅定去揭發副將的決心,以便幫自己化解危局。
但他也隻能點到即止,再說下去,他怕塗校尉會刨根問底,追究到引路人一行身上,自己也免不了被牽連。
塗校尉細細琢磨了一下小兵話裡的“氣氛微妙”四個字,這樣的形容同樣可以說微妙,因為落點實在模糊。
所謂“微妙”其實是很中立的說法,它不代表水火不容,也不代表分崩離析,隻能表示關係緊張,但具體緊張到什麼程度,無法量化。
“微妙?有多微妙?如果這是二人商量好的,隻不過是在演一出雙簧呢?若是秦瑄讓燕祿假意和他作對,最後再握手言和,為的是排除偏見,讓自己得到主帥的位置更加順理成章呢?此時進去,不是笑話?”
塗坤克太清楚秦瑄的心機城府,他要下這麼大的一盤棋,怎麼會把燕祿這樣一個得力心腹排除在外,還在關鍵時刻和自己人起內訌?
兩人關係轉變這麼快,就像是一個拙劣淺陋的陷阱,也隻有小兵會被表麵的現象輕易迷惑。
小兵本是心急如焚,聽了塗校尉的話幾乎要被逗笑,他覺得校尉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校尉,恕我直言。副將根本沒必要在這樣的關頭還和燕參領演一出反目成仇的戲碼,燕參領的氣急敗壞也不是能演得出來的。”
“副將要上位,必須要在主帥離奇死亡的事上給大家一個交代,還要得到足夠的支持,這種時候,他不會主動推開任何一個助力,更彆說浪費時間唱戲了。他和燕參領一定是有了隔閡。校尉,機不可失啊。”
塗校尉還是將信將疑,秦瑄和燕祿關係轉變突然,他不得不好奇產生“微妙”轉變的原因。
“你怎麼這麼篤定他們二人有隔閡?”
小兵好像知道些內幕,但不知道什麼緣故,言辭間有所隱瞞。
“你是不是還有什麼重要的沒跟我說……例如,他們是因為什麼起的衝突?”
小兵佯裝困惑“還有什麼重要的內容……不可能,我全都已經交代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