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襄父子二人和幾個老卒一直在外麵等著。
聽到傳喚他,連忙一溜小跑的跟了過去。
此時吳襄隻是剛剛撤回山海關的四品武官,跟高第這種國防部長級的一品大員差了十萬八千裡。
隻因為他為人乖巧,善於急上官所急,召之即來,來之能用,所以高第用的很順手。
吳襄噗通一聲跪下重新見禮“末將吳襄叩見大人。”
高第將手中令簽遞給吳襄“你們父子二人跟他們走一趟,將貨物全部點驗完畢,然後去覺華島疏散軍民,去吧!”
“末將得令!”
吳襄二話不說,接過令簽仔細收入懷中,又出門候著去了。
高第難得主動的抱拳對趙頌說道“那就拜托二位了,萬兩黃金我自會籌備,東西送到山海關之時,黃金自然交付給你。”
這樣的大捷,他肯定要連夜寫好奏章,八百裡快騎送入京城,順便發動京城關係,搜羅黃金用來“犒賞三軍”。
趙頌也不想久待,至於定金之類的,他也不想糾纏。
按照韃子的凶性,很可能還會去一趟覺華島。
軍情似火,趙頌現在隻想儘快去救人。
離開山海關,趙頌帶著吳襄父子和六個吳家的家丁老卒上了炮艇。
他沒理會吳三桂對炮艇的大驚小怪,立即發布命令道“黃海生,你帶一艘炮艇先去覺華島,如果發現韃子就攔截他們。”
黃海生有些為難的說道“首長,37炮彈不足了,25炮彈還有一些。”
趙頌道“我們勻一半25毫米炮彈給你,步槍彈也都給你們,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到我們大部隊到來。”
他現在要回去把這艘炮艇的彈藥補滿,還要把其餘六艘炮艇全都拉過去。
覺華島上山地很多,不像寧遠,周圍都是平原,可以很好的發揮炮彈威力。
炮艇畢竟不能上岸,趙頌要想充分發揮火力優勢,還是要多帶炮艇才行。
兩條艇出海之後就分道揚鑣,一條往北去覺華島,一條往東去旅順口。
兩百五十公裡的路程,開到第二天中午才能到港。
一路上吳三桂對於這種新奇艦船的問題無數,不過沒什麼人搭理他,讓他覺得好生憋悶。
此時的吳三桂隻有十八歲,還不是後世的大漢奸,心性有些孩子脾氣。
不過趙頌對他後來的作為很是惱怒,所以不太想理他。
吳襄此人一向是個庸人,靠著大舅哥祖大壽沾了不少光,但是現在卻對高第言聽計從,可見是個什麼成分。
很難說,這種有奶就是娘的作風是不是父子一脈相承。
所以,無論這倆人如何套近乎,趙頌都做高冷狀,不作一答。
吳襄臉皮厚,無所謂。
吳三桂卻明顯對趙頌有些惱火,要不是吳襄私下攔著,隻怕是要惡語相向了。
趙頌先把吳襄父子送到旅順老港,讓他們清點人頭,又安排人去把一直關在小黑山基地的濟爾哈朗運了過來。
趙頌原本想用濟爾哈朗換遼民的,不過後來又抓了五個韃酋,個個身份都不比他低。
而且阿敏幾人還不知道舒爾哈齊也被抓了,回去之後根本不知道他去了何處。
趙頌正好可以把他送給高第,換來了覺華島的糧草和一萬多軍民。
濟爾哈朗吳襄見過,互相之間還打過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