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城市裡再也沒有野獸襲擊的消息,石鐵也開始摸索練習形足二節的內容。
這一節必須有上一節的基礎,而且要全部熟悉才能練習。
因為裡麵的招式,全是上一節的招式混合,加上不同速度的移動,本質上,就是將前麵的所有招式混合搭配,定形成式書寫了下來,沒有圖畫,全是文字。
形足一節的招式有個編號,例如“直手7”,就是指直手小項第七招定式。
形足二節寫的,隻有這些招式名字的配合,有的招式中間還加了過渡詞“轉身”、“急速前走三步”、“手用力三分,腳用力兩分”等等。
雖然僅僅隻是文字,沒有繪畫,但這一節的篇幅,卻比前一節多了幾倍。
練習這一節內容,石鐵認為就沒有必要再找人來看了。
那一夜成功嚇退野獸的經驗,讓他產生了練習吼叫的想法。
而氣足第二節就是練習長吼,以此來訓練出更加綿延悠長的呼吸。
他打算在練武過程中加入長吼,若是有人在側,他會非常尷尬。
戰鬥時大吼大叫,確實可能震懾對方心神,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石鐵認為自己之所以能趕跑野獸,那聲大叫應該功不可沒。
很快又是兩年過去,形足二節的內容被石鐵儘數掌握,他的高吼之聲也能震得地麵石板微微顫動。
是時候練習行足三節和氣足三節內容了。
形足三節的內容,是把二節內容加上速度力量,各種要素拚湊混搭,也是窮儘了各種可能。
書上直接就寫的是“全力衝刺,全力二節133招,接半力423招,回退接全力723招”。
所以要練這一節,就必須先把上一節熟透,不背熟書連書都看不懂。
幸運的是,係統設定裡,把記憶也當作了技能,隻要通過學習,就能成長到嚇人的程度。
《萬國編年史》上記錄的練成了《天序》的幾個名家,其心得體會也放在圖書館,上麵寫著相似的內容形足三節要配合氣足三節,和身足三節一起練習。
意思是,要在一招內完全憋氣,而且要一直練不能管時間,直到精疲力竭才能休息。
石鐵不明白為什麼練招是要閉氣,但他還是跟著名家這麼做。
現實情況裡,人如果這樣練功,那絕對會損傷心腦血管,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疾病。
但在係統編造出來的,有法術的萬國世界設定裡,這樣做,卻似乎隻是一種極其刻苦的鍛煉方式而已。
兩者之間,相差了一種重要的物質靈力。
隨著練功中,逐漸能完成極其高難度的動作套路,石鐵也將練武時間延伸,不再懼怕黑夜中隱藏的猛獸。
那一夜遇襲的場景,隻要在停下來休息之時,就會一直在他腦海裡重複浮現。
而在這一次次的重複回憶之中,他每學會一套連招,就會在腦海裡想象出,自己在漆黑一片的環境裡,對抗未知猛獸的場景。
《天序》的創作者,為每一套連招,都賦予了畫龍點睛的奇妙效果。
不是有法術效果,也不是有什麼勁力外放,而是單純的各種招式,配合步法的進退跳轉,極其精巧。
放慢拳腳的節奏,那就像是一個充滿了張力的舞蹈。
每一套連招,都包含了閃避、攻擊、防禦三項,對迅速調整身體姿態的要求極高,動作量巨大,光是一套連招練完,就足夠普通人大口喘粗氣了。
其中,每一個動作的連續,都讓氣血關節肌肉保持在,合乎其生理範圍的運動軌跡內,沒有扭捏感,沒有窒礙感,沒有強迫感,也沒有生硬感。
唯一有的,隻有對體能的超高要求。
練習之中,石鐵常常會因身體的暢快,而感到心情愉悅,仿佛自己已經飄飄如仙。
在這種奇妙的感覺裡,他的自信和尊嚴,都被無限放大,仿佛無所不能,根本不再懼怕黑夜中的猛獸。
一整套的連招,雖然很容易被人發現規律,找到克製辦法。
但《天序》上的連招數量,浩如煙海,幾乎窮儘了思慮的極致。
其中也存在大量彼此克製的套路,破解之法,它自己就寫了。
任何一個心思跳脫,從不按章法出招的人,在其去世之前,重新整理一生,也必然可以將一生所用過的招式,總結出一個準確的數字。
而將之彙編成冊,便成了一套看似雜亂,其實源出一人的武功秘籍。
即便石鐵從未練過什麼武功,也很有自信,《天序》上記載的連招數量,肯定遠遠超過了任何人的武功秘籍。
到了晚上,看不見書,他就隻能將書裡的內容,儘量記在腦袋裡。
決定開始黑夜繼續練功後的那幾天,他練到半夜就開始疲乏不堪,閉氣之下一套招式都頗為勉強,同時也餓到了極致。
堅持到十幾天後,他已經可以通宵達旦,閉氣時長也足夠完成兩套連招,且一夜都不受饑餓影響。
再之後,石鐵便完全記不住時間了,雖然記憶力在飛速增強,但他卻完全沒記憶過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