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番爭論之後,石鐵也沒能說服眾人。
最後還是由,來私心堂請辭,準備離城回去的雲逸,提了個小建議“為何不另外找一個日子,比如糧食豐收的日子,藥材豐收的日子,還有酒水出倉的日子。”
“各地城鎮都有,獨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一年還好幾個。”
在這個提議之下,會議最終決定,在劫日後一周,正好是新酒出倉的日子,舉辦出倉節,全城同歡。
糧食和藥材並非隻有一個品種,成熟時間各有不同,也沒辦法拿它來做節日。
唯獨這酒水,因為氣候問題,入倉和出倉都有固定的時間限製,正好可以用作節日時間。
而且酒水本來就代表著歡樂,更符合節日的氣氛。
劫日的肅穆氣氛,隻持續了一日。
第二日,市民們便紛紛,從本來就沒幾分的,緬懷過去的情緒之中,迅速地走了出來。
城市裡的中高層,甚至很多基層公職人員,都是舊城時代活過來的老人,他們親身經曆過那段時間,情緒不需要假裝。
而對劫日的氣氛,要求格外嚴格的人,也隻有他們。
直到今日,他們依然能想起,劫日前夕,百萬人聚集在環形山穀地內的場景。
但對於新紀元之後出生的人,以及那些外來人來說,劫日的氣氛就過於沉重到,必須要假裝才能融入其中的程度了。
大多數市民都是在假裝,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身邊人是是裝的,但並不影響全城的氛圍,依然看起來很嚴肅。
其實,在十多年前,市民們在劫日這天的肅穆氛圍,還是比較由衷的。
具體的關鍵節點,石鐵清楚的記得,是他突破元嬰的那天。
那是第一次,讓全城人直接略過了劫日的嚴肅氣氛,沉浸在狂歡盛宴之中,並持續了整整三日時間。
也正是那一次之後,劫日的氣氛變了,一部分人開始無法由衷地嚴肅,隻能假裝嚴肅了。
很多人為了不假裝這個氣氛,這幾天都會躲起來不出門,因為也沒人規定,必須全城所有人都要參與。
城市新老之間,對於一個紀念日,逐漸出現了這麼大的分歧,作為城主的石鐵自然明白。
再過些年,當舊時代的老人,陸續走到生命終點,或許劫日的氣氛,就會完全變成享樂狂歡。
劫日後第四日,市民們紛紛開始,為第一次的開倉日做準備。
開倉日,城主下令全城休假三日,並免費的酒水讓全城共飲,隻要不浪費,想喝多少隨便喝。
在治安營和報紙配合起來的宣傳下,市民們都對這個新鮮的節日,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
他們也開始自發的準備起來了,主要就是準備節日當天吃的食物。
十年前,為了慶祝城主突破元嬰的盛宴,僅僅隻是用了三天時間,全年份的儲備食物,就都被市民們吃完了。
很多平時不吃東西的納靈強人,一聽說酒菜免費,幾分鐘就咽下了百人份的酒食。
那一次的不智之舉,便讓城府背上了數百萬金幣的債務。
有了這個經驗,石鐵也不敢再免費食物。
雖然作為城主,他可以直接讓金行發行債務,市民都很樂意去支付這筆費用,將債務憑物留著等升值。
而它也總是會升值,因為城府會定期用更高的價格,將外麵的債券買回來。
債務仿佛是一座山,壓得石鐵喘不過氣來。
他不能讓這個債務數量,變得更加巨大。
最關鍵的是,這出倉日是一年一次。
若是每次都需要發行上百萬的債券,那城府和金行都直接關門解散算了。
到時候,全民皆富,城府卻瀕臨破產,就實在是太搞笑了。
是以,這出倉日的食物,城府不僅不能免費,反而還要靠此,賺上一筆錢,來填補酒水消耗的缺口。
在劫日之後第四天開始,城屬的幾百家餐館,就開始聚集起了大、小工,加工各種料汁、醬和預處理鮮肉。
到出倉日的淩晨時分,他們會推著一個個的手推車,來到南北兩個廣場上擺攤。
等到酒水出倉的那個時間,巨大的酒桶,會被人直接運到南北廣場上。
屆時,想要參與活動的市民,直接去南北廣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