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烽火起荒野,壯誌護冀州。不堪商紂無道,英氣豈能休。戟指朝歌罵佞,義膽衝冠抗暴,舉劍立潮頭。為保一方土,何懼禍臨眸。
戰旗舞,兵馬動,意難收。寧鳴而死,不為諂媚作奴囚。血濺沙場無悔,心係蒼生有念,浩氣永長留。千古傳奇裡,剛烈載春秋。
話說第二日早朝,子受頒下聖旨,令四路諸侯選送美女。此旨一出,滿朝嘩然,卻無人敢直言進諫,生怕觸怒子受,引來殺身之禍。
殷商,朝歌城。
首相商容病愈回朝,得知子受旨意,心急如焚,顧不得病體初愈,匆忙進宮勸諫。
王宮內,商王子受高坐龍椅,目光中透著一絲急切與渴望。
“老臣商容進言王上,天子懷善念,則天下蒼生安居樂業,王上後宮美眷,成千盈百,且有妃嬪和王後相伴。今猛然欲挑佳人,恐讓百姓寒心啊!”商容跪地,聲音雖略帶病後的無力,卻滿是決然。
子受眯了眯眼,臉上閃過一絲不悅“朕乃天子,選幾個佳人又何妨?”
商容抬起頭,眼神烈烈“臣聞‘君王以百姓之喜為喜,百姓亦以君王之喜為喜;君王以百姓之悲為悲,百姓亦以君王之悲為悲。’老臣身為首相,料理政務,已佐三代天子,老臣望陛下親近賢良,遠離奸惡,施行仁德義舉,如此方能天下和睦,百姓豐饒充裕,天下昌盛,八方歸附。”
子受怒哼一聲“朕的天下,自當由朕掌控!”
商容連連叩頭“陛下,如今北方烽火未熄,更應修身立德,護佑民眾,愛惜民眾資財性命,體恤民苦。此乃唐堯、虞舜之法,陛下又怎可為選姬妾之樂而舍之?老臣愚笨,不知避嫌,所言皆為大商之山河,望陛下寬宏采納。”
子受沉默不語,臉色陰沉。
此時,一旁的費仲、尤渾等奸佞之臣見狀,紛紛上前讒言。
“陛下,首相此言過於嚴重。選美之事,不過是為了充實後宮,增添王宮之樂,何錯之有?”費仲彎腰說道。
尤渾也附和道“陛下乃天下之主,享受美女乃是理所當然,首相何必危言聳聽。”
子受聽了兩人的話,微微點頭“還是你們懂得朕的心意。”
商容怒目而視,指著費仲、尤渾罵道“你們這等奸佞小人,隻知阿諛奉承,誤導陛下,殷商江山若毀,你們便是罪魁禍首!”
費仲、尤渾嚇得臉色蒼白,躲在子受身後。
子受大怒“商容,你竟敢在朕麵前如此放肆!念你三代老臣,暫且饒你不死,退下!”
商容悲憤交加“陛下,若不聽老臣之言,殷商危矣!”
說罷,商容蹣跚著退出王宮。回到府中,商容憂心忡忡,夫人問道“老爺,此番進宮如何?”
商容長歎一聲“陛下不聽勸諫,執意選美,殷商前途堪憂啊!”
王宮之中,子受雖然趕走了商容,但心中也隱隱有些不安。夜裡,他輾轉反側,想起商容的話,不禁陷入沉思。
“難道朕真的錯了?”子受自言自語道。
第二天一早,子受親自登門向首相商容致歉,商容道“陛下知錯就改,臣甚感欣慰。臣自當肝腦塗地,為陛下分憂。”
子受在首相府吃過午飯,回宮不提。
華夏曆1629年夏,熾熱的陽光籠罩著朝歌城,整座城池仿佛置於一座巨大的熔爐之中。正是諸侯齊赴商都朝覲商王的日子,一時間,朝歌城人潮湧動,熱鬨非凡。
東伯侯薑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各自帶著親信和豐厚的禮物,浩浩蕩蕩地進入了朝歌。然而,在這看似輝煌的背後,卻是一場波譎雲詭的權力爭鬥。
此刻,太師聞仲遠戰北海尚未歸來,子受寵愛的費仲、尤渾二人借機掌控朝政,耀武揚威。這二人貪心至極,擅自弄權,使朝中眾臣心懷憤怒卻不敢言語。而此次諸侯進宮,眾諸侯都清楚這二人的厲害,免不了要先給他們呈送禮品進行賄賂,來討得他們的歡喜。畢竟在這權力交錯的宮廷之內,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殺身之禍。
在眾多諸侯裡,有一位冀州侯蘇護,此人性情豪邁,剛正不阿,眼裡容不得一絲汙垢。他管理冀州,一直公正嚴肅,對違反律法亂紀的事情堅決不容,更瞧不起那些諂媚討好、行賄送物的行為。當其他諸侯忙著討好費仲和尤渾時,蘇護卻對這種行為極度鄙視,覺得這種做法有損諸侯的尊嚴。
朝歌城的夜晚,明燈高懸,費仲和尤渾的府宅更是光芒耀眼。他們二人正興高采烈地查點著諸侯們送來的禮品。珍珠寶石、錦緞絲綢、黃金白銀,美不勝收,堆積得如同小山。費仲那瘦長的臉上布滿了貪婪的神情,尤渾則在一旁認真地記錄著每一份禮品的出處和價值。
“嗯?這清單之上,怎麼唯獨沒有冀州侯蘇護?”費仲的聲音突然尖銳起來,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
尤渾連忙翻查著手中的賬本,額頭上冒出了冷汗,“大人,確實沒有蘇護的送禮記錄。這蘇護,難道是瞧不起我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費仲眼中閃過一絲陰狠,冷冷地說道“哼,這蘇護竟敢如此大膽,不把我們放在眼裡。我們定要讓他好看。”
尤渾附和道“大人所言極是,這蘇護自恃清高,此次若不給他點顏色瞧瞧,恐怕日後會有更多的人不把我們放在眼裡。”
而此時的蘇護,正在驛館中與親信們商議著朝覲之事。他對費仲和尤渾的所作所為深感厭惡,心中想著如何在子受麵前直言勸諫,整頓朝綱。
“侯爺,此次入朝,您未曾送禮給費仲和尤渾,恐怕會給我們招來麻煩啊。”一位親信憂心忡忡地說道
蘇護大手一揮,義正言辭地說“我蘇護行得正,坐得端,何必怕那兩個小人。若是因畏懼他們而妥協送禮,我還有何顏麵麵對冀州的百姓?”
然而,蘇護未曾想到,麻煩很快就找上門來。
這一日,晨曦初現,光輝傾灑於宏偉的宮殿之上,子受早早登上了禦座,預備接納文武百官的朝賀。
朝堂之中,兩列文武官員規整排列,齊聲高喊萬歲,朝賀之聲在宮殿裡久久回響。小黃門趨前啟稟君王“今年乃朝聖之年,所有諸侯皆於午門等候聖諭安排。”
子受微微眯起雙目,轉頭望向首相仲商容,問道“丞相,此事該當怎樣處置?”
商容向前一步,抱拳說道“陛下,依臣之見,您僅可宣四鎮大諸侯來見聖上,問詢民情風俗。這般,既能夠知曉四方態勢,也能夠展露君王對諸侯的恩遇,國家才可長久安寧。其餘的各鎮諸侯就不必上殿了。”
子受聽聞,心中大喜,連連點頭道“丞相所言甚是,就照此施行。”隨即吩咐小黃門傳旨“宣四大鎮諸侯上殿麵聖,其他諸侯即可回驛館!”
旨意傳達之後,未過多久,隻見四鎮諸侯身著齊整的朝服,步履沉穩地從午門踏入。他們穿過九龍橋,行至丹墀之下,恭謹地跪地高呼朝拜。
子受高高地坐在龍椅之上,臉上掛著笑容,寬慰地說道“諸位愛卿輔佐朕,籌謀國家要事,安撫黎民,戍守邊疆,使遠方之人敬畏順從,讓近處之人獲得撫慰,諸卿皆辛苦了。首相商容、亞相比乾,你們二人在顯慶殿籌備筵席,好好款待諸位。”四鎮諸侯謝恩畢前往顯慶殿。
顯慶殿內,宴席早已準備妥當,珍饈美味琳琅滿目,美酒佳釀香氣四溢。四鎮諸侯依次入座,彼此寒暄,氣氛融洽。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子受突然開口道“諸位愛卿,如今四方局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