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遙望岐山煙靄處,祥輝瑞彩雲悠。鳳鳴嘹唳動千秋。聖蹤遺韻在,德化永長留。
濟世經邦興偉業,雄圖壯誌難休。岐山薑水自風流。英名傳萬古,光彩耀神州。
話說武吉匆匆忙忙奔回家中見母親。
見到母親,武吉淚如泉湧,將經過渭水見到薑子牙和進城打死人之事和盤托出。母子倆相擁而泣,悲聲不止。哭了一會兒,武吉母親緩緩收住淚水,眼中忽然燃起一絲希望的光芒,說道“那個渭水垂釣者必是有能為的人,咱們去求他,或許還有救。”
武吉望著母親堅定的眼神,心中也升起一絲希望。於是,母子二人一夜未眠,天沒亮就來到渭水邊薑子牙垂釣之處,靜靜等待著。
大約辰時左右,隻見薑子牙提著魚簍,扛著釣竿,悠然走來。武吉母子急忙跑過去,雙雙跪倒在薑子牙麵前。武母聲音顫抖道“仙長救命。”
薑子牙忙將二人扶起,說道“老人家,何故行此大禮,折煞我也。”
武母涕淚縱橫,將武吉打死人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與子牙。她緊握著子牙的衣袖,哀求道“仙長,求您救救我的兒子,他並非有意傷人,隻是一時失手。若他被治罪,老身孤苦無依,可怎麼活呀。”
子牙目光溫和,注視著眼前這對可憐的母子,心中湧起一陣憐憫。他沉吟片刻,道“老人家不必擔心,我這有一顆藥丸,今日巳時三刻和水服下,我保你兒子無事。”
武吉母子感激涕零,連連叩頭謝恩。隨後,懷揣著希望,母子二人匆匆回家而去。
回到家中,武母依照子牙所言,在巳時三刻讓武吉服下藥丸。武吉服下後,隻覺一股暖流在體內流淌,身心頓時倍感輕鬆。
武吉服藥之後與母親告彆,滿懷愧疚與無奈進了城,來到刑部衙門伏法。縣官升堂,武吉如實將事情經過全盤托出。縣官聽後,命人先將武吉關押,自己則前往上大夫散宜生府上稟報此事。
散宜生深知西伯侯日理萬機,便讓縣官依法辦理。同時,考慮到武吉死後老母無人奉養,吩咐從戶部支取二百貫錢給予其母。
縣官回衙,判處武吉飲鴆而死。武吉深知自己罪責難逃,流著眼淚飲下了鴆酒。不多時,他便七竅流血,倒地身亡。縣官依照吩咐,命人將武吉的死屍並二百貫錢送往其家中交給武母。
武母見到兒子的屍首,悲痛欲絕,大哭不止,心中甚至咒罵起薑子牙。本來說可保武吉不死,如今隻見兒子的屍體冰冷地躺在地上。然而,事已至此,無奈的她隻好從戶部給的二百貫錢中拿出一部分買了一副棺材,將武吉盛斂其中,棺材蓋暫倚在棺材一側。
夜,漸漸深了,萬籟俱寂。將至半夜,武母守在棺材旁,滿心哀傷,難以入眠。忽然,她聽到棺材中有輕微的說話聲。武母大駭,頓時毛骨悚然,但出於對兒子的牽掛,她還是戰戰兢兢地望向棺材之內。隻見武吉嘴唇微動,似乎在說著什麼。武母湊近傾聽,聽得武吉輕聲說道“水,水,母親,母親。”
武母又驚又喜,急忙找來一碗水,顫抖著雙手慢慢灌入武吉口中。不一會兒,從武吉口裡流出一股股黑血,那血漸漸轉紅。武吉悠悠醒轉,眼神迷茫,看到武母關心的麵容,虛弱地問道“母親,我是在地府嗎?”武母喜極而泣道“孩子,你沒死,你又活了。”
武吉逐漸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竟然死而複生,母子二人相擁而泣。可欣喜之餘,武吉也深知自己的死而複生定與薑子牙的藥丸有關。於是和母親商量,願拜薑子牙為師,學本領,搏個更好的前途。武母同意。
武吉前往渭水之畔,來尋薑子牙,決定拜其為師。薑子牙見武吉心誠,便收他為徒。從此,武吉的生活多了一份期許,白天砍柴賣柴,夜晚便前往子牙住處學藝。
這一天,武吉又如往常來到集市上賣柴。而西伯侯姬昌恰巧出門訪賢,他那充滿智慧和仁愛的目光落在了武吉身上,頓時大為不解。轉頭問身旁的散宜生道“散大夫,那武吉怎麼還活著。”散宜生也是一臉的疑惑,趕忙應道“君侯莫急,我去問問。”
散宜生走到武吉麵前,上下打量一番後問道“你是武吉?”武吉忙恭敬回道“散大夫,小人正是武吉。”散宜生緊盯著他,不解地問道“你不是飲鴆酒死了嗎?”武吉深深吸了口氣,隱瞞了部分實情,說道“散大夫容稟,我當日確實飲鴆而死,我母親聽聞渭水邊有一垂釣者,是個神仙。可救我性命,就去求他,他給了我母親一顆藥丸,給我服下,我這才又活了過來。”散宜生聽聞,連連稱奇,立刻將此事回稟給了姬昌。
姬昌輕撫胡須,思索片刻後道“既然他已死過,便已還了王相的命,如今他又重生,那也是他的造化。隻是他說的渭水垂釣者,莫非應在飛熊之兆上。”心中疑惑未解,便對散宜生說道“散大夫你去問問,那位渭水垂釣者姓甚名誰。”散宜生領命,將武吉叫到車駕旁邊,問道“你可知那渭水垂釣者的姓名?”武吉不假思索地回道“他姓薑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我如今已拜他為師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姬昌聽到“號飛熊”三個字,心中一陣激動,猶如久旱逢甘霖,忙道“武吉快帶本侯去見你的師父。”武吉不敢怠慢,挑起擔子在前麵引路。
一路上,姬昌思緒萬千。那飛熊之兆困擾他已久,如今似乎終於有了端倪。他期待著與這位傳說中的高人相見,渴望他能為周國帶來新的希望和指引。
來到了渭水之濱。薑子牙仍穩坐於江邊,垂釣竿在手中,目光深邃而悠遠,仿佛能看透這世間的一切風雲變幻。姬昌快步上前,拱手作揖道“可是薑尚薑子牙先生?”薑子牙微微一笑,放下釣竿,起身回禮道“正是在下,不知君侯來訪,有失遠迎。”
姬昌激動地說道“先生大名,如雷貫耳。近日聞聽武吉之事,更是對先生的神通欽佩不已。且先生號飛熊,正應我那夢中之兆,想必是上天指引,讓先生助我周國成就大業。”薑子牙眼中閃過一絲光芒,緩緩說道“君侯仁德,天下皆知。子牙不過是一介村夫,承蒙君侯看重。”
姬昌誠懇地說道“先生過謙了,如今天下紛亂,百姓受苦。我周國雖有心為民謀福,但仍缺賢能之士相助,還望先生不吝賜教,出山助我。”薑子牙望著姬昌那殷切的目光,心中已有了決斷,道“君侯既有如此宏願,子牙願效犬馬之勞。”
姬昌大喜,當下與薑子牙一同回返都城。從此,姬昌以子牙為相。薑子牙成為了周國的重要謀臣,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謀略,為周國的崛起出謀劃策。
在薑子牙的輔佐下,周國日益強盛。他推行仁政,訓練軍隊,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將士們士氣高昂。而姬昌對薑子牙更是信任有加,凡事也皆與其商議。
話分兩頭,自子受殺了東伯侯薑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之後,天下局勢便開始動蕩不安。
兩侯之子薑文煥和鄂順,懷著血海深仇,自動繼承侯爵。他們廣納賢才,招募兵馬,收集糧草,實力日益壯大。
華夏曆1637年,東伯侯薑文煥與南伯侯鄂順高舉反商大旗,其麾下兵強馬壯,士氣高昂。他們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攻陷了商朝的六座城池,商朝的江山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
而此時,太師聞仲正在遠方平定平靈王的叛亂,分身乏術,無法回朝救急。子受在王宮中,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眾愛卿,如今東伯侯與南伯侯叛亂,太師無法抽身,誰可為朕解憂?”子受憤怒地拍著王座。